風評:中央請客地方買單,「賴市長」不向「賴院長」抗議嗎?

2017-10-21 07:20

? 人氣

交通部要以減稅對觀光業紓困;圖為去年旅行業觀光業百萬大遊行。(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交通部要以減稅對觀光業紓困;圖為去年旅行業觀光業百萬大遊行。(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換了位子難免換腦袋,但換得速度太快,難免出問題。賴清德從台南市長搖身成為行政院長之後,立馬推出明年公務員加薪3%,讚聲遠大過噓聲,除了部份財政困窘縣市之外,多數縣市首長唉聲嘆氣又要增加支出數億到數十億後,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沒想到,一個多月後,交通部立刻宣布「降稅救觀光」,減免遊樂業及旅館業房屋稅、地價稅,評鑑優等以上的觀光遊樂業,或評鑑星級的觀光旅館業或旅館業適用,而且時間長達5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賴揆答詢要先了解地方是否支持?

一增一減之間,,地方政府連傻眼的時間都沒有。賴清德為公務員加薪,與他同屬民進黨的嘉義縣長張花冠直言,「配合中央政策,但嘉義沒錢!」這次降稅標的房屋稅和地價稅,都是地方稅,地方反彈更強烈,同樣也是民進黨籍的台中市直接建議:「中央統一挹注經費!」連堪稱「富裕」的台中市都不依,其他市縣可想而知。

曾經力爭統籌分配稅款的賴清德,此刻若還是台南市長,不知道對「中央」的政策會做何反應?站在立法院備詢台上,他終於回神想到「我也曾經是市長」,答覆立委時這麼說,「減免都是地方稅,我要了解地方政府是否支持,若事先沒講好,不僅對目標沒幫助還會引起紛爭。」

身為閣揆,他大概也還沒時間了解,這次宣布的降稅舉措竟是「行政命令」,交通部說(公布)了算,行政院長的「再了解」,能有多大作用?是讓地方有更大的空間不降?還是讓交通部的「公告」行同具文?降稅以「優等商家」為主,這是讓地方有評選示惠的空間嗎?

20171020-經濟部長沈榮津、行政院長賴清德20日於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經濟部長沈榮津、行政院長賴清德20日於立院備詢。(顏麟宇攝)

降稅紓困,還有第三波嗎?

撇開所降之稅為地方稅,引來「中央請客,地方買單」之譏、及地方政府反彈等情況不談,這是一個效果有限、甚至錯誤的政策!事實上這應該算是政府對觀光相關產業的「第二波紓困」,去年政府也曾協調讓銀行對購買遊覽車的貸款展延。如果產業情勢不改善,政府何時要祭第三波紓困呢?

而中央終究祭出減稅救觀光政策,也顯示在陸客減少時,官方以「非常規」政策爭取其它國家的觀光客,再「故作鎮靜」宣傳來自日、韓、東南亞的觀光客大增兩位數、甚至倍增,因此陸客減少「影響不大」的說法,是十足謊言,否則產業何需減稅紓困?

先談為什麼觀光業陷入困境?一般人很容易就講出是蔡政府上台後,陸客大減近4成;以1年千萬觀光客為計算基準,原本陸客占的比重就差不多4成,少了4成陸客等於1年減少160萬觀光客。更近一點的原因是年金改革通過,雖然明年7月才正式實施,但公務員預期收入變少,因此開始削減旅遊支出;再來是一例一休,對原本業務離尖峰時間明顯的觀光產業,成本大幅提高,形同雪上加霜。

但這些主要是從需求面看,時間如果拉長一點去看供給面,感覺可能會有所不同。從2008年馬政府開放陸客觀光後,國內觀光客人數直線上升,投資、增建觀光產業者大幅增加。依照業者的估計,2008年至今,台灣觀光旅館房間數約新增6,000房、達2.8萬房,還有多達1.4萬房的觀光旅館房間數現在籌設中,如果都完成則觀光房間數要再增加50%;而一般旅館房間數則新增4.6萬房,已經達15.2萬房。

也就是說,原本各方投資者都根據觀光人數的成長預測─特別是陸客每年兩位數的成長率,來預測市場、進行投資;當時絕對未想到因政黨輪替帶來的「政治打擊」,讓陸客不增反是大減;原來倚為投資增加房間數的依據全然錯誤,供需缺口就此出現。事實上,即使陸客並未「政治性減少」,以台灣看到商機即一窩蜂的習性,仍有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但碰上這種「斷崖式減少」,衝擊當然更大。

中國遊客在台北象山觀景拍攝,2016年陸客赴台旅遊減少近2成(新華社)
中國遊客在台北象山觀景拍攝,2016年陸客赴台旅遊減少近2成(新華社)

交通部說了大秘密:觀光冰河期將長達5至10年

因此,交通部在減免觀光業者的地價稅、房屋稅之前,要先問:這是一個短期情況,以減稅讓業者撐一下即可度過難關嗎?還是一個結構性的供需落差,很難短期就回正軌?

交通部的措施等於告訴大家答案:是長期結構問題了!因為,降稅政策是減免時間長遠5年,必要時可延長1次,等於減免時間可以長達10年。觀光業要面對的是五到十年的冰河期!

減稅形同對企業「紓困」,這種作法只能救急不能救窮;政府沒有必要犧牲稅收、破壞該維持的公平稅制,去支撐難以挽回的企業;市場會有淘汰機制,無法繼續經營下去者,自然會選擇退出市場,把原有的資源釋出作它用;或是由其它更有資金、能力者接手。

事實上這種退出市場、甚至兼併的過程已開始,從年初開始就付出有600家飯店求售;更確切已在特定通路高掛出售的旅館飯店則有88家,總金額超過200億,以高雄的旅館最多,台中居次;其中有近6成賣了半年尚未賣掉。不論如何,因應市場變化,觀光產業的重新洗牌已難避免,政府不需要以減稅的紓困政策干擾市場。

行政院該思考者不是降稅救業者,因為救不了;反倒該思考著手重新整理國內的觀光資源,過去幾年觀光人數快速增加,掩蓋了許多台灣觀光產業的問題。舉例而言,來台觀光客平均待的天數短於其它國家,平均消費金額亦低於其它大城市,這顯示台灣觀光業的吸引力有待提升。既然觀光人數已破千萬,「量」的增加已基本達標,趁著觀光產業頓挫時,政府反倒該把心力放在質的提升,讓觀光業從量變轉向質變,才能成為一個台灣能永續經營發展的產業。質提高量就來,量提升就不必減稅紓困。

最後必須再次強調,政府仍應思考如何吸引陸客回流。蔡政府為了不讓陸客減少後的觀光數字太難看,祭出許多「非常規」手段吸引東南亞等其它國家的觀光客,這個方式讓整體來台觀光人數的衰退比率維持在個位數字,但實際上其消費能力是降低,對整體觀光、零售等產業反而有負面衝擊;更重要的是中國去年出國觀光人數達1.22億人,花費1098億美元,是全球消費能力最高的觀光客,今年可望增加為1.27億人,台灣要發展觀光業,不可能也不需要自我捨棄這塊市場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