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教育創新 民團:衝擊高等教育

2014-08-03 20:12

? 人氣

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創新專區,引起民間團體疑慮。(取財三立電視畫面)

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創新專區,引起民間團體疑慮。(取財三立電視畫面)

政府想藉由示範區教育創新政策,吸引外國名校來台合作辦學,不過卻遭民間教育團體質疑是以國際化之名,將教育商品化。民團批評,台灣高等教育市場早已供過於求,難吸引外國名校進駐,教育創新政策是假新自由主義之名,來推卸私校退場的政治責任;而特別條例空白授權,將無法遏阻土地炒作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受訪表示,台灣高教市場規模小、相對經營成本高,即使沒有少子化,也有合併的壓力,教育部對於尾大不掉的大學不知如何處理,因此用一套新自由主義說法,讓私校自求生路,「撇清私校退場的問題,讓自由市場機制決定」,來推卸所有政治責任。

民團質疑:高教創新早已推動,何需示範區?

戴伯芬說,教育創新早就在做了,各大學為謀生路,有的去大陸設分校,有的推雙聯學制,「大學不會坐以待斃,早跑在政策前面做教育創新,為什麼教育部還要弄自經區?」她痛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把所有的教育法規都推翻,然後用行政命令決定哪個可以、哪個不可以,這完全不合理,「自經區是假自經區」。

青平台研究員李重志受訪指出,台灣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很多私校因為招不到學生快要倒了,教育部卻還要吸引外國名校來設分校搶學生,「這是甚麼邏輯?」過去教育政策都是先由學者專家進行研究提供公部門參考,多年後才形成,但這次完全沒有相關研究,很明顯只是為了配合自經區硬提出來的政策。

李重志表示,「自經區就是商業」,教育可以商品化,但是不能太商品化以至於衝擊到國內教育體系。他認為,未來自經區裡的教師薪資不是很高就是很低,薪資很低的可能暗中搞產學合作,變相引進外勞。「自經區的私校不會是正常教育,而是商品化教育,要注意是否變相輸入勞工?是否衝擊本國勞動力供給?」

國民黨立委陳學聖也指出,即使不依附在自經區條例下,大專院校的國際交流早已進行數十年,卻卡­關在教育部不承認這些學分、學程與學位。他坦言,自經區提出的高教策略,­「根本不是什麼創新」,而教育部不顧二技對陸生招生的達成率、華文師資輸出率,其他亂­象也不見整頓,卻搞一個自經區的教育創新。

教育創新不能完全空白授權

戴伯芬和李重志都認為,教育創新最糟糕的地方在於空白授權。戴伯芬說,教育部說雙方合作學校認定基準、共管機制、變更或停辦要件、監督、招生、學生修業、教職員進用、採購、內部稽核等事項,另訂授權子法及適當配套措施;但是目前僅看到教育部鬆綁的政策方向,卻沒有看到任何授權立法以及配套原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