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區教育創新 民團:衝擊高等教育

2014-08-03 20:12

? 人氣

李重志指出,在自經區特別條例中看不到教育創新政策的管理機制,「空白授權令人疑慮」,所有事項由教育創新審議會決定,規避了私校審議委員會的監督;此外,教育部說要開拓海外教育市場,但看不到台灣的利基在哪裡?而專業學程等機制現在就可以突破,為何不現在就做,卻去弄自經區的教育創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民間質疑台灣開拓海外教育市場沒有利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黃雯玲受訪表示,世界各國合作辦學,政府多投注比較多的經費和協助,但是以台灣財政狀況要政府投注太大的資源是不可能,因此在制度上鬆綁增加彈性,鼓勵國內外大學結合產業一起設班,優秀學生可留下來發展。

教育部:合作辦學可避免炒地皮疑慮

黃雯玲強調,台灣在資通訊產業、精緻農業等領域對外國學生來說還是有誘因,而且台灣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排名這幾年有很大進步,並非絲毫無競爭力。她透露,除了法國藍帶餐飲學校已和高雄餐旅大學洽談合作外,包括美國、香港、歐洲、澳洲也都有大學在和國內大學接觸。

特別條例通過後,外國學校可透過合辦教育方式,進行產學合作的創新事業,民間擔憂變成「假辦學,真土地開發」,重蹈景文案覆轍。戴伯芬說,未來從蓋工廠到建醫院,從興辦實習旅館到健康中心,所有與企業合作的事業,都可以假教育創新之名,在自經區的學校展開。

對此黃雯玲解釋,當初規劃教育創新政策時就有顧慮到炒地皮的問題,所以設計上不是純粹引進外國大學來設分校,而是讓外國大學和國內大學以合作方式進行,在少子化情況下,國內許多大學有閒置空間校地,必要時可租給外國大學使用,因此不會有炒地皮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