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東海書苑「砍掉重練」 廖英良:以毛利看,圖書已無法稱為產業了

2021-02-18 08:40

? 人氣

20210112-東海書苑現已歇業。(取自東海書苑臉書)
東海書苑現已歇業移轉。(取自東海書苑臉書)

不過,隨著2000年統一超商取得博客來過半股權,大肆拓展物流、配送業務後,實體書店開始遭到衝擊,發現賣書前景下滑,廖英良幾經思索,在2006年搬離東海大學旁,將東海書苑搬到中港路(現為台灣大道)上,其中一項考量確實是賣飲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台灣應該只有台大旁邊,才開得起咖啡店。」廖英良觀察,這跟校園環境有關,台大周遭租金貴,許多學生住得遠,空堂時得找地方窩著,因此能撐起這些咖啡店,「但像東海的學生宿舍都在旁邊,買個手搖杯就可以回宿舍,不太可能要學生花100塊去咖啡店,中南部的大學旁要做複合式經營,如果是賣咖啡、飲料會很困難。」

(延伸閱讀:大象打架踩死螞蟻!從折扣到便利性都輸電商 獨立書店轉型要往哪裡去?

2006年小小書房、有河Book這2家書店相繼在新北市永和、淡水成立,廖英良回顧,這2家店也是成立之初就開始賣飲料,加上當時的東海書苑,已經可以看到書店複合經營的模式出現。 

(圖/有河Book@facebook)
在淡水河畔的獨立書店「有河Book」於2017年結束營運。圖為書店一隅。(資料照,取自有河Book臉書)

10多年過去,如今不只是咖啡,賣文創商品、有機農作物、兼營民宿空間……舉凡招牌掛上書店的店,幾乎都得賣點書以外的東西。對此,廖英良說,確實書店需要複合式經營,「但那到底是開書店、咖啡店還是民宿?」

「如果複合這些東西,只是為了讓店活下去,賣書只是兼著做,那可能真的要三思。」回歸到書店本質,他強調經營者要想清楚定位,「好好開一家民宿、餐廳、咖啡店,沒什麼不好,其實不需要叫書店,那是每個人對於空間的想像。」

「毛利已低到難稱為產業」 未來「純」書店恐消失?

如今新書動輒85折、79折開賣,實體書店以7折成本價來說,一本書利潤就不過幾十塊。廖英良說,圖書現在的毛利,已經低到幾乎不能稱為產業,未來或許不會再有書店,可能變成咖啡店、民宿等空間附帶賣書,「這沒什麼不好,我去餐廳可以看到飲食相關的書,去咖啡店可以看一些文學思想的書,像個沙龍,沒什麼不好。」

(延伸閱讀:「多少折扣都沒用」 南崁小書店掙扎8年領悟:只賣書連工讀生都請不起

「對我而言,買賣是個手段。我們賣書、他們賣飲料,都是希望一些社會性理念可以擴散出去,只是手段不一樣;書是所有文化的基礎,他透過書得到一些理念,要把這些理念往外推時,手法可以很多樣。」

20200112-SMG0035-未來書店演化論表格_B台灣書店主要毛利來源(複選)
 

身為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發起人,廖英良感嘆大家常有誤會,協會要推廣的是獨立書店文化,不是單獨推廣獨立書店,因為根本無法定義何為獨立書店,「我說開書店就開書店,沒有說開獨立書店,這不是開店的人說了算,是讀者覺得你是不是。」

獨立書店文化?廖英良:你一定會一直掙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