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從「亞太再平衡」到「歐亞再平衡」

2020-12-01 07:10

? 人氣

拜登強調民主和人權,這是美國長期以來與盟國共同享有的價值和制度利益,也是美國重建世界領導地位的當務之急。(美聯社)

拜登強調民主和人權,這是美國長期以來與盟國共同享有的價值和制度利益,也是美國重建世界領導地位的當務之急。(美聯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提出上任後的「百日計畫」,內容清一色是內政議題,包括對抗疫情、復甦經濟、應對氣候變遷及種族歧視等問題。拜登沒有聚焦對外政策,尤其是眾所注目的中美關係。但一般認為,拜登不會改變其前任的「反中」政策,因為在他擔任歐巴馬政府的副總統時,美國就已備好一套圍堵中共的戰略:在軍事層面是「亞太再平衡」,在經濟層面則是TPP。但我認為,拜登不會顧此失彼,把所有的資源投注到亞太地區,而是將注意力分散至歐洲其他地方,我稱之為「歐亞再平衡」戰略。

回顧二戰結束後的美國外交戰略,無論從地緣政治或地緣經濟的角度看,很長一段時期被認為具有「重歐輕亞」的色彩,因為美國當時把蘇聯共黨集團當成主要敵人。隨著1989年至1990年「蘇東劇變」影響,世界進入後冷戰時期,美國的注意力轉向中東和南亞。2001年爆發的「911」恐怖攻擊事件,使美國隨後進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2011年歐巴馬面對「中國崛起」和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美國開始「轉向亞洲」,並於2012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某種意義來看,川普所謂的「印太戰略」,其實就是歐巴馬前一時期美國對外戰略的延伸。

拜登重視對歐關係很大一部分是俄羅斯因素,拜登認為,「從對國家安全和盟友關係的破壞性來看,俄羅斯是美國的頭號威脅。」拜登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沒有好感,他2011年訪俄,對時任總理的普丁意圖重掌總統大位,公開表示不以為然。拜登在2019年甚至宣稱,他當選總統之日,即是終結普丁獨裁之時。拜登的反俄立場得到民主黨人的支持,針對黨內所做的一項民調顯示,受訪者視俄羅斯為敵的比例,超過名列第二的中共(雖然兩者差距不大)。同樣地,普丁對拜登也沒有好印象;耐人尋味的是,當世界多國領袖紛紛祝賀拜登勝選時,莫斯科和中共延遲許久才表態。

歐盟和美國一樣,對於「中國崛起」感到憂慮;尤其是中共的外交觸角伸向非洲,更危及歐盟在當地的利益;但畢竟「中國威脅」遠在天邊,而「俄國威脅」則是近在眼前,然而川普似乎未能體察到歐洲盟友的感覺。川普上台後雖被「通俄門」搞得灰頭土臉,卻對普丁擺出一付「惺惺相惜」的姿態,讓許多歐洲人覺得相當「感冒」。川普任內諸多「退群」舉動、重大外交決策不與盟國商量,一再打擊歐洲以多邊主義原則處理各項全球挑戰的做法。此外,川普「在商言商」,也對歐盟鋼鐵及鋁產品加徵關稅。因此川普任內的大西洋兩岸關係,誠如「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研究員大衛-威爾普(Sudha David-Wilp)形容的「如同靠生命維持器延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