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評觀點:鄧福德上將為何訪中?

2017-08-26 06:20

? 人氣

美國參謀首長會議主席鄧福德八月中旬訪中。(AP)

美國參謀首長會議主席鄧福德八月中旬訪中。(AP)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鄧福德上將(Gen. Joseph Dunford)在8月15-17日訪問中國,先後與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國家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人舉行會談。其中,在15日與房峰輝的會談中,兩人簽署「中美兩軍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框架文件」(Joint Staff Dialogue Mechanism),謀求兩軍關係的危機管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統不在,美中將軍談了什麼?

根據中國官方的消息,鄧福德與房峰輝范長龍會談時都提到了臺灣、南海、朝鮮半島等三大議題,不過相較之下,范長龍比較抱持尖銳態度,批評美國在臺灣問題、在中國周邊部署「薩德」系統(THAAD,即末端高空防禦系統)、美軍艦機在南海活動,以及在中國周邊海空域實施「抵近偵察」等問題,採取「錯誤做法」,給兩國兩軍關係和雙方互信帶來很大消極影響。

不過在最關鍵的北韓議題,中國仍延續8月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強烈支持對北韓擴大經濟制裁的2371號決議的態度:部分美國媒體報導稱,中方同意讓美方官員進入解放軍位於邊界附近,負責監控北韓的基地。中方的「合作」也引發是否會讓美國在南海航行自由作戰(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FONOPs),以及是否影響對臺軍售的關注。特別是美國官方除了北韓議題外,並未具體提到鄧福德與房峰輝等人的會談細節。

中國在東北亞的算盤

無論是在安理會配合美國,或釋出讓美國官員進解放軍基地的善意,中方的重點都是如何壓制北韓的核武發展。並非中國認為美國會主動進攻北韓,或者體認到北韓的核武對自己也是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北京除了必須安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外,更重要的是保住作為東亞國際秩序主導國的地位,以及避免遭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反彈道飛彈體系包圍,失去嚇阻美國介入東亞的軍事能力。為此,中國必須極力穩住朝鮮半島局勢的主導權,即使意味著必須有限度向美國退讓。

金正恩視察戰略軍司令部,官兵高呼「誓死擁護!」。
金正恩視察戰略軍司令部,官兵高呼「誓死擁護!」。

北韓不願意放棄核武,並持續朝洲際彈道飛彈發展,早已不斷向外界透露其絕非中國屬國,勿抱持中國有能力解決北韓核武議題的幻想的訊息,及想要自己掌握與美國對話主導權的願望。不過這一目標在7月28日第二次試射可能具備涵蓋芝加哥以西的美國本土射程的「火星-14」火箭後,進一步變化為要跳過中俄,與美國平起平坐。

北韓選擇忽視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大幅降低雙邊對話門檻的呼籲,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H.R. McMaster)與川普總統先後發出的「預防性戰爭」(preventive war)威脅,在8月10日宣稱,將對關島周邊海域發射四枚「火星-12」中程彈道飛彈作為回應,並公布攻擊計劃的詳細數據,強調絕非噓聲恫嚇。

此後,北韓在8月15日刻意釋出金正恩聽取北韓人民軍簡報的照片,宣稱金正恩在會中對美國發出警告,要求美方「應打好算盤」,先做出正確選擇並將其付諸實際行動,放棄無禮的挑釁行為和單方面的要求,不要再刺激朝鮮,同時表示「視美方態度決定是否作重大決策」。

透過這樣的操作,金正恩從川普那裡得到「明智決策」的稱讚,實質上掌握了朝鮮半島局勢的主導權,藉機凸顯北韓已取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而受衝擊最大的除了南韓,就是中國。

中國口頭上雖一再宣稱,歡迎美國與北韓展開對話,但如果華府與平壤真的進行雙邊對話,才是中國擔心的開始。一旦美國不再是北韓國家生存與體制存續的最大外敵,這個地位很可能就會由中國來填補。北韓勞動黨奉為圭臬的「主體思想」,相當排斥朝鮮歷史上傳統依賴大國的「事大主義」。朝鮮半島在歷史上幾次成為中國領土的區域,主要就是北韓。擁有核武、不須擔心美國的北韓,勢必對中國更加桀傲不馴,同樣要求平起平坐的地位。縱然北韓不太可能走親美路線,但與中國的矛盾很可能逐漸表面化。以北韓距離中國首都北京只有咫尺之遙,和東北更是一衣帶水,這樣的局勢對中國來說相當嚴峻。

北韓與中國有著地理與歷史上的複雜關係,不必擔心美國的北韓,與中國的矛盾將會立即呈現。(維基百科)
北韓與中國有著地理與歷史上的複雜關係,不必擔心美國的北韓,與中國的矛盾將會立即呈現。(維基百科)

即使北韓拒絕與美國對話,情勢對中國也不會比較好。由於北韓很可能縮短實戰部署洲際彈道飛彈的時間,若中國不展現出配合美國壓制北韓的態度,任由局勢繼續演變,美國必定以北韓核武威脅為由,將西太平洋兩條島鏈發展為佈滿先進反彈道飛彈系統,與「分散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攻勢能力的長城。

如此,將對中國以中短程彈道飛彈為後盾,嚇阻美國介入東亞區域衝突,並據此建立東亞勢力範圍的區域控制戰略,構成嚴重挑戰。由於川普政府亟謀減輕美國的負擔,日本將成為這道「長城」的核心,並很可能逐漸擴大在東亞的安全角色。

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建構東亞飛彈防禦長城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8月17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與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在華府與來訪的新任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及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舉行外長防長「2+2」會議(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這項會議有兩大重點:第一,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開宗明義指出,一致同意繼續推動2015年《美日防衛指針》(2015 Guidelines for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第二,小野寺在與馬蒂斯的會談中,正式向美國提出引入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的陸基神盾戰鬥系統(Aegis Ashore)的要求,取代過去曾傳出呼聲的THAAD。

日本眾議員、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以及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在CSIS就日本在川普時代的北韓政策發表演講。(美國之音)
日本眾議員、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以及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在CSIS就日本在川普時代的北韓政策發表演講。(美國之音)

2015年《美日防衛指針》的重點之一,是在平時確保美軍與自衛隊的合作,以強化美日同盟的嚇阻能力。其中包括美軍與自衛隊在日本防衛相關行動(包括訓練與演習)中,以合作的方式對彼此的資產提供相互保護。其他合作面向還涵蓋了情報蒐集與分析、分享與保護;反彈道飛彈與防空;海事安全;訓練與演習;後勤支援等。

此後,根據2016年3月29日正式實施的新安保法,日本正式解禁過去在其憲法第九條的限制下,不予以行使的「集體自衛權」,解決了2015年《美日防衛指針》的法源問題。2017年5月1日,海上自衛隊噸位最大的軍艦--直昇機護衛艦出雲號,在前往新加坡的路程上,於日本外海替一艘準備前往朝鮮半島支援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的補給艦實施護航

日本正在扮演軍事要角

真正令中國感到芒刺在背者並非此種護航行動,而是馬蒂斯等人在本次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到的飛彈防禦、國防裝備與科技合作等面向,以及小野寺提出的引入陸基神盾系統要求。

陸基神盾是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時代,美國除陸軍的THAAD之外,提供給盟國與前線美軍使用的海軍反彈道飛彈系統。目前,美國在海外部署兩套陸基神盾系統,其中位於羅馬尼亞的已經在2016年6月正式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位於波蘭的陸基神盾預定於2018年底達成這項能力。如果日本也取得陸基神盾,將是第三個部署這套系統的國家。

目前,日本的反彈道飛彈體系由陸上自衛隊的愛國者三型(PAC-3)、駐日美軍在青森縣與京都府部署的THAAD,以及海上自衛隊的六艘神盾驅逐艦(四艘金剛級與兩艘愛宕級)組成。根據2013年12月17日通過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26中期防),未來還會加入兩艘滿載排水量破萬噸的神盾驅逐艦(即所謂「8200トン型護衛艦」)。

*作者為國際戰略學者,現為獨立研究者。本文原刊《六都春秋》,為「突破飛彈包圍網」系列之一。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