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數位貨幣」在深圳展開測試!中國已有微信、支付寶,還要數位貨幣做什麼

2020-10-15 15:10

? 人氣

中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將其稱為「可控匿名性」。他近期撰文表示,「如果沒有交易第三方匿名,會洩露個人信息和隱私;但如果允許實現完全的第三方匿名,會助長犯罪,如逃稅、恐怖融資和洗錢等犯罪行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意味著央行事實上追蹤錢款流向,中間的其他支付機構則很難獲取相關訊息。

央行一旦掌握海量的交易數據,宏觀上,可以控制貨幣量,制定更精凖的宏觀經濟政策;微觀上,可在扶貧、賑災、慈善等具體場景中實現追溯功能,甚至利用大數據分析,對洗錢和金融詐騙等金融犯罪進行篩查和打擊。

觀察人士擔心,這樣一來產生的「超級央行」將可能對居民生活和行為過多干預,如果沒有限制權力的有效制度,可能導致權力濫用,對整個社會而言得不償失。

今年4月,一張中國農業銀行內部測試的數位貨幣錢包應用程式截圖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BBC News中文)
今年4月,一張中國農業銀行內部測試的數位貨幣錢包應用程式截圖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BBC News中文)

數位貨幣帶來的疑慮

除了對「超級央行」權力濫用的擔憂外,DCEP可能引發的「金融脫媒」現象稱為金融業界討論的重點。

所謂「金融脫媒」,與DCEP脫離銀行帳戶體系直接相關。

以前,央行發行紙幣,人們獲得紙幣後在商業銀行開設帳戶,存儲和管理紙幣。但是DCEP到來後,人們可以直接在手機的數位貨幣錢包裡管理DCEP,這意味著,人們直接跳過現存的銀行體系,在央行直接開戶管理自己的貨幣。

央行在信用等級上遠高於商業銀行,因此業界擔心,人們不再需要在商業銀行存款,與此同時,「超級央行」將有能力掌握全社會交易訊息和貸款投放能力,對其他所有商業銀行實施擠出效應,進而影響其貸款投放能力,社會融資成本增加,實體經濟受損,此即「金融脫媒」。

極端情況下,甚至會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出現央行「大一統」局面。

范一飛表示,央行將採取「中央銀行-代理投放的商業機構」的雙層投放模式,來避免「金融脫媒」。此舉將不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帳戶結構,不會構成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競爭,不會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拆借市場的依賴,不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

即便如此,顧慮依然存在。一旦「人民銀行數位貨幣」開始大規模推行,中國將向無現金社會邁出一大步。雖然短期內,紙幣與數位貨幣並行的狀態將會持續,但也引發外界擔憂,老年人、貧困人口、偏遠地區人口,對智慧型手機操作不熟悉,甚至無力購買和擁有智能手機,他們是否會在這一過程中面臨歧視,而承受更多痛感。

徐遠向中文媒體表示,在更長遠的未來,ATM機可能會消失,整個金融設施、金融業態、商業形態等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未來人們手中可能不會有大量的電子現金,其手機裡的電子錢包APP可能會直接鏈接貨幣基金帳戶,因而存款將大幅減少,未來銀行的業務或將大致分為2大類:理財業務和貸款業務,那些掌握著高技術、大數據庫和較強數據分析能力的大銀行將更有競爭優勢。

在徐遠看來,「人民銀行數位貨幣」將開啟人類貨幣體系新紀元。

「多年以後回頭看,2020年會因為兩件事情而刻入歷史坐標,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一是數位貨幣。基於對貨幣底層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軌跡的理解,後者的影響可能比前者還要深遠得多。再過二、三十年回顧當下的疫情,可能會發現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但數位貨幣落地後,整個人類社會的商業形態、金融形態等都會發生巨大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