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睡城、死城 中國城市建設暗藏危機

2014-04-20 20:29

? 人氣

鄭州市規劃的鄭東新區,面積比舊市區還大。(取自網路)

鄭州市規劃的鄭東新區,面積比舊市區還大。(取自網路)

中國新城新區發展論壇19日在上海召開,據《新華社》報導,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調查顯示,90%的地級市正在規劃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高達34億,如果不遏阻這股歪風,中國各地恐將出現大批「空城」、「睡城」、「死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專家指出,盲目貪圖「經營城市」,各地新城「千城一面」,城市與產業發展脫節,均成為造城熱的新推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需警惕新城無序建設發展,平衡規劃與實際需求。

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19日表示,中國城市老城區容納力有限的同時,新區建設出現服務業發展低下、可持續發展機制不足及「空城」「睡城」等現象。

該中心2013年調查12個省、區的156個地級市和161個縣級市,發現90%以上的地級市正在規劃建設新城新區。此外,12個省會城市共規劃建設55個新城新區,有一個省會城市就要新建13個城區。

不僅如此,部分新城新區規劃面積逐年增加。某西部省會城市提出建3個新區、5個新城,總面積是現有建成區面積的7.8倍。河南鄭州市建成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已規劃的鄭東新區卻達150平方公里。

「新城熱」正從省會向地級市、縣級市蔓延,縣域及開發區內新城建設也在升溫。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孟慶軒認為,城市難以僅靠人為意志建成,新城擴張規劃盲目。「甚至幾十平方公里內出現多個新城,新區間已在稅收、補貼等方面互相競爭。」

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比率要達到60%左右,約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陝西西咸新區研究院院長李應濟說:「城市發展究竟攤大餅好,還是點狀佈局城市群,已是部分新區面臨的兩難。」

專家認為,目前新區建設不乏隱患:一是大興土木,以大為貴。「大城小區」大同小異,甚至同一城市數個新城功能重疊、重複建設。大馬路、大立交、大人工湖、大噴泉、大廣場比比皆是,歐陸風情、仿古風格相互模仿。這種大尺度、大生態的空間,將導致服務業發展成本過高,可能形成死城。

二是密集投建,多頭競爭。城市「攤大餅」帶來的路網交通投入不菲。孟慶軒認為,城鎮化首先要解決融資投資的方向,「建城欠債」正時有發生。

「有研究數據顯示,全國新城新區規劃人口達到34億。這意味著現在中國一倍的人口也裝得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喬潤令說,由於規劃脫離實際,各個新區為招商引資互相壓價,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三是出現「空城」「睡城」等現象。「新城熱」蔓延,背後不乏舉債建設—出讓土地—抬高地價的「經營城市」做法。東京大學教授周牧之認為,中西部人口轉移到沿海地區的同時,一些新城發展仍只有住宅這一單一模塊。既不符合市民需求,也有悖國際城市演進的規律。

中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由1987年的29個增加到2010年的140個,成長3.8倍;1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由0增到6個。如何「造城」才能更合理?李鐵認為,城市發展應當以沿著功能區自然蔓延為主,而不是人為規劃為主。歷史上大部分新城市不是規劃形成,而是經濟規律發展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