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飛出鳥籠到被關進鐵籠的公投

2020-08-25 05:30

? 人氣

首先,2018年選舉出現「邊投票邊開票」之現象,但此並非全國現象,而僅為少數投開票所,筆者以為出現此現象可從增設投開票所及工作人員解決。再者,以偽造連署之爭議確實要修改,修改後之版本,連署須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使連署程序增加些繁瑣性,也就代表技術性提高了公投連署門檻。前民進黨籍的游盈隆認為民進黨修改之公投法,將使得「公投過關機率減少,實質扼殺直接民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將修改過後之公投法與2018年民進黨在選舉中吃了敗仗畫上連結,可觀察出民進黨發現公投不是對民進黨有利的武器,反而有其害處,因而廢除公投綁大選,使未來公投通過機率降低,不讓這把「火」有機會燒傷自己,這也就是民進黨對公投打的如意算盤。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貞昌要用自由、民主、人權來包裝修改公投法,其目的是將表面包裝得光鮮亮麗,提高其正當性。

公投與大選脫鉤龐大的有形及無形成本

在一個民主社會中,選舉的確為體現民主的重要方式,也是台灣實現民主價值的主要方式,但似乎許多人沒有關注到背後所帶來龐大的有形及無形成本。

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在日前記者會表示:「公投獨立辦理,初估預算高達8億5700萬元,則若綁定九合一大選,預算可降至1億4500萬元」。江啟臣所指出是最直接的有形成本,然而,公投與大選脫鉤看似可解決上次2018年選舉「邊投票邊開票」之擾民亂象,但所支出之有形成本,是由人民納稅錢來負擔,也就是說民進黨讓全民買單,來為它們解決2018年所出現的亂象。

20200820-國民黨20日發起「還我公投」街頭連署,主席江啟臣到場聲援。(盧逸峰攝)
國民黨8月20日發起「還我公投」街頭連署,主席江啟臣到場聲援。(資料照,盧逸峰攝)

每當接近選舉,不難觀察出台灣社會醞釀著選舉所帶來的激情,越接近選舉,選民這股激情則越是高昂。每位選民對於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政策、議題等都有不同的看法,選民也可能與周遭的家人朋友們因立場不同而辯論,甚至有吵架的可能。筆者觀察,2020年的總統大選,使得社會出現某種對立,這種對立有年齡層的對立、家庭的對立,以及意識形態的對立等,這種對立是出自於某種激情與個人執著,當選舉過後,往往得花些時間來恢復這些激情與對立,這正是因選舉所帶來的無形成本,而這些成本雖然體現出民主的價值,但也有其負面效益,換句話說,選舉帶來的會是社會多方面的不穩定。

民進黨修公投法後,公投與大選脫鉤,自民國110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公投,將帶來的是頻繁選舉,也就是說,從2022年開始,未來每年可能都有選舉:2022年,縣市首長選舉;2023年,公投;2024年,總統選舉;2025年,公投。由此可見,未來可能每年都會有選舉,則每年可能都會激起一些激情,選舉過後激情緩和,但沒多久又因選舉即將到來而又激起另一波激情。筆者以為一個民主社會若過於頻繁的選舉,無法讓激情冷卻一陣子,其帶來之無形成本則是弊大於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