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大學教師可以隨意講課嗎?

2020-08-10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需要釐清大學教師、學生與行政三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否則大學教師不好好教、學生不好好學、行政方不善盡管理的責任,大學教學怎會改進?(資料照,蘇仲泓攝)

作者認為,需要釐清大學教師、學生與行政三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否則大學教師不好好教、學生不好好學、行政方不善盡管理的責任,大學教學怎會改進?(資料照,蘇仲泓攝)

最近有兩樁大學課堂裡發生的事傳了出來,讓大家大開眼界,感到匪夷所思。於是知道,原來大學教師是可以如此上課的!莊嚴的大學課堂上會發生這類荒唐事,值得大家深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樁是中原大學某副教授在3月13日的「生物化學」課堂上(其中有一位透過視訊上課的陸生),他講到:「三聚氰胺中國毒奶粉,在座各位可能吃得比較少,透過攝影機看的另外一些對岸同學,他們可能吃得比較多一點。對岸的,對!就是在講你們。」「你覺得武漢肺炎只死一萬多人嗎?怎麼可能?對!就是在講你們。」……這些言論引發許多口舌之爭,驚動了教育部,還牽拖到政治問題,在此不贅;後來不了了之。

中原大學(圖/維基百科)
中原大學某副教授在「生物化學」課堂上的言論提及三聚氰胺中國毒奶粉、武漢肺炎,引發許多口舌之爭,驚動了教育部,還牽拖到政治問題。(圖/維基百科)

第二樁是政治大學法學院的某教授,他在3月27日的「保險法」課堂上不知怎的講到了詠春拳,於是有學生在座上回應「詠春拳只能打農夫。」教授不滿,邀學生上臺「切磋」。未料學生一上講臺,老師對他連續猛敲頭,甚至還出腿踹人;歷經兩輪對打,一度讓學生撞到牆壁跌坐椅子上。……結果,該校院教評會6月決議「解聘」,該教授不等校教評會審議,自行辭職。

且拋開政治面與法律面的爭議,我們清楚看到的是:兩位教授的授課內容很明顯都犯了離題的毛病,不止推理不當,自暴淺薄,而且有違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試問他們的前述言論,可以歸類屬三項的哪一項?中原那位教授敢從屬於生物化學與毒理學領域的三聚氰胺化學品,說到屬於微生物學與公共衛生學領域的病毒,扯得太遠了吧?政治大學那位教授更從保險法的「文事」講到詠春拳的「武功」,簡直荒腔走板!

教授常常會提出「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為自己辯護,說在課堂上的授課內容他人不得過問。但英文裡freedom這詞的意思是「不受束縛」,與中文「自由」的語意有相當差異,常為國人所誤解。academic freedom用在學術機構,指其研究與教學不受政府或社會勢力的干預;用到個別學者,則指的是他的授課內容不受學校當局的不當干預。特別要指出,這一概念明白標舉「學術」,所以教師講學必須受學術的規範。什麼是學術的規範呢?起碼要「論必有據,說必依理。」大家喜歡把科學與民主掛在口邊,其實「民主精神」(用於處理眾人之事)與「科學精神」(用於治理學問)的相通處,也是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講理」。 

再以美國大學的實務為例補充說明。「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AUP)與「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AC)發起而後來為兩百多個學術團體共同簽署的《關於學術自由與永久聘任原則的聲明》(" 1940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中明寫:「教師在講課時有其自由,但須注意避免引入與討論主題無關的爭議。」(“Teachers are entitled to freedom in the classroom in discussing their subject, but they should be careful not to introduce into their teaching controversial matter which has no relation to their subject.”)

教室,教育,教學,學校,演講,空教室。(示意圖,取自pixabay)
學術的規範起碼要「論必有據,說必依理」,大家喜歡把科學與民主掛在口邊,其實「民主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相通處,也是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講理」。(示意圖,取自pixabay)

我們的《大學法》第一條提到「學術自由」,所關心的主要是大學自主。但《憲法》第十一條提到「講學自由」(Freedom to Teach),則與教師個人的教學有關。「講學」一詞本身就隱含了規範——講的必須是學問,當不容許教師在課堂上胡言亂語或道聽途說。

其實教與學雙方本應是互動的,早有古訓。孔子說「教學相長」,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學生既繳學費到校求學,如果教師離題亂講,學生理當提出抗議,而教師則應虛心接受。然而我們這裡,學生好像只知聽課(甚至愈來愈「不聽課」),極度缺乏與師長切磋的風氣。既然學生不肯用功,也不在乎教師的授課,許多大學教師乃在課堂裡講些不相關的題材,或經常放影片,或任意月旦人物、臧否政治,甚或說些帶色的笑話、自家的瑣事;而學生習以為常。

我們再看前面的兩個實例。政大那位教授與學生開始起言語衝突到教授請學生上講臺,大部分學生都還在低頭滑手機,根本不知情。直到聽見「碰碰碰」的拳頭打頭聲響,許多人才突然警覺,這時也才有人用手機錄影。中原大學的那位教授,若不是陸生寫抗議信,又有遠距教學的錄影帶披露真相,大部分學生會在乎嗎?社會會知道實情嗎?其實平日聽聞到的怪事還很多;只是大家不願意多說,或提不出具體證據。

有人或以為有了學生的教學評鑑後,教師受到壓力,會認真教學。可是要知道,基本上大多數的學生是不喜歡上課的,而大學裡的學術風氣愈來愈淡。於是乎,認真嚴格教學的老師往往不受歡迎,討好學生的老師則可能得到「教學優良獎」。有些老師深諳其中竅門,一開始就宣布給分「甜」(例如,八十分起跳);也有些惡劣的老師擺明要求學生不可給低分——暗示將以學期分數作要脅。學生教學評鑑可取的先決條件是學生認真向學;若此條件不成立,則教學評鑑的效果將適得其反!我們與其重視學生的評鑑,不如用心發展專業評鑑,也要營造教師們互相切磋的風氣。

20191227-教室,學生,課堂,教育,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學生教學評鑑可取的先決條件是學生認真向學;若此條件不成立,則教學評鑑的效果將適得其反!與其重視學生的評鑑,不如用心發展專業評鑑,也要營造教師們互相切磋的風氣。(資料照,取自pixabay)

總之,我們大學裡的風氣每況愈下,各種怪現象乃層出不窮,前述實例與現象不過是冰山一角。許多學生們對自己學習環境與教師教學內容的關心,似乎遠不如他們對校外政治勢力的依附,或是對線上交往、動漫與生活瑣事的興趣。「空心世代」大學生的面貌是極為蒼白的!

我們有需要釐清大學教師、學生與行政三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否則大學教師不好好教,學生不好好學,行政方不善盡管理的責任,我們的大學教學怎會改進? 

我們的學界最好是深切自省,共同來簽署一份《講學自由的原則》的文件。一時或還做不到,至少大學應該把有關講學的規範寫進《教師聘約》,要求大家遵守。

*作者為通識再現主筆群。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