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1923-2020》國民黨怨他造成黨三次分裂,最終江山易手

2020-07-31 11:30

? 人氣

李登輝(右)1990年提名李元簇(左)為副手,因黨內大老不認同而引爆「二月政爭」。(林瑞慶攝)

李登輝(右)1990年提名李元簇(左)為副手,因黨內大老不認同而引爆「二月政爭」。(林瑞慶攝)

二○○○年首度政黨輪替實現後,李登輝曾說,「生前和平轉移政權」的最大心願終於成真。《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說:「與其說李登輝是和平移交政權,不如更正確地說,他是終結了國民黨。」而李也從未對國民黨在他手中失去政權有任何愧疚。

前總統李登輝頗具傳奇且評價兩極的一生劃下句點。曾任十二年中華民國總統與國民黨主席,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李登輝,主政期間正是台灣由威權走向民主的關鍵年代。在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台灣本土菁英眼中,「台灣民主之父」的稱號,李可說是當之無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心中有比黨永續執政更重要價值

國民黨對李登輝的評價卻是截然不同,除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少數友李人士外,幾乎都把他視為摧毀國民黨的頭號罪人。二○○○年總統大選「連蕭配」慘敗,國民黨首度失去政權的震撼下,很多長期與李登輝共事的僚屬,懊悔效忠李的過往,更有重量級藍營人士坦承:「被李登輝騙了。」

不過,對曾在一九九四年四月接受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訪問時,以「外來政權」詮釋國民黨執政本質的李登輝來說,根本沒必要執著於國民黨的永續執政;促成台灣朝民主化、本土化成功轉型,才是他真正該做、想做的事。

二○○○年首度政黨輪替實現後,李登輝曾親口吐露,「生前和平轉移政權」的最大心願終於成真。即使選後他面臨黨內「棄連保扁」的強烈質疑,甚至是逼宮壓力,被迫提前卸任黨主席,似乎也從未對國民黨在他手中失去政權,有任何愧疚的表示。

二○○○年國民黨敗選的四天後,三月二十二日李登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宣布:「即日起辭去國民黨主席。」隨即轉身離開一片靜寂的會場,此後他再也沒有踏入國民黨中央黨部。

據悉,當時被國際輿論盛讚為台灣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其實對卸任主席心情頗感輕鬆,他更私下透露:「幸好不用當黨主席,否則就得處理陳水扁找唐飛組閣的難題。」

曾有意以金援助民進黨壯大

政壇也傳出,李登輝還向親近民間友人表示:「從此,我不再受國民黨約束。或許我是個失敗的國民黨主席,但卻能成為成功的中華民國總統。」這番話聽在國民黨人耳中,非但異常刺耳,更令人怒火中燒,畢竟李登輝是靠著國民黨才得以攀登權力頂峰,享受榮耀。

與藍營關係友好的《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曾一針見血地評論:「與其說李登輝是和平移交政權,不如更正確地說,他是終結了國民黨。」李登輝在十二年黨主席任內,與民進黨關係曖昧飽受同志質疑,但他認為國民黨是大黨,必須要有胸襟給民進黨奶水喝。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也證實,李曾有意以金援助民進黨壯大。

2000年總統大選首度政黨輪替,李登輝實現「生前和平轉移政權」的心願。(新新聞資料照)
2000年總統大選首度政黨輪替,李登輝實現「生前和平轉移政權」的心願。(新新聞資料照)

對許多國民黨人來說,李登輝最不可饒恕的過錯,並非扶植反對黨或是「去統偏獨」走隱性台獨路線,而是他一手造成國民黨三次大分裂,嚴重削弱國民黨的力量,才讓民進黨在二○○○年總統大選有機可乘。

心中揮之不去的政爭陰影

第一次分裂是一九九○年的主流、非主流之爭。表面上,這次鬥爭並未造成黨的裂解,但這是國民黨遷台以來,黨內首度爆發各自選邊的大規模權鬥。擁李主流派訴求本土化、台灣化,與外省菁英為主的反李非主流人士對決,讓這場政爭沾染濃厚省籍情結,更埋下日後國民黨實質分裂的種子。

一九八八年一月蔣經國逝世,副總統李登輝雖依法繼任總統,但接掌黨權過程卻是阻力重重,國民黨中常會拖延了兩周才召開。雖經宋楚瑜在中常會臨門一腳,讓李順利成為代理黨主席,但他與既有國民黨勢力的矛盾也急速惡化。

同年七月的國民黨十三全會,擁李派順利壓制趙少康等青壯派以黨內民主為名的票選訴求,仍以傳統起立鼓掌通過李為黨主席。據李登輝多年後透露,以林洋港、李煥等人為首的非主流勢力試圖復辟,一直是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九○年李登輝打算連任總統,提名總統府秘書長李元簇為副手,因黨內大老不認同而引爆「二月政爭」。

李登輝最終在這場政爭驚險勝出,國民黨提名李元簇為副總統人選,但鬥爭戰場卻轉移到選舉總統的國民大會。非主流推出林洋港、蔣緯國的「林蔣配」,與國民黨提名的「雙李配」競逐。

李登輝動員民間力量反制,不惜形塑外省人欺負台灣人總統的氛圍,國民黨地方派系、大學生也紛紛動員挺李,「林蔣配」無力抗衡只得退選。

李登輝、郝柏村(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在「二月政爭」後提名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不僅技巧性地拔除郝在軍中的勢力,也有效瓦解非主流派的勢力。(新新聞資料照)

李登輝風光當選後,接著提名號稱與他肝膽相照的國防部長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取代非主流大老李煥,有效瓦解了非主流勢力。

李郝政爭逼出新黨成立

李登輝雖在主流、非主流之爭中大獲全勝,確立黨政第一人的地位,但過程中動用省籍及地方派系當鬥爭武器,無可避免在黨內造成嚴重後遺症。

九二年底立委選舉,國民黨受主流、非主流之爭餘波影響失利,挺李的集思會立委幾乎全軍覆沒,而趙少康等人組成的新國民黨連線,挺郝反李色彩鮮明,卻大多高奏凱歌。

九三年,李登輝決心逼退郝柏村,二月郝在國民大會受辱後宣布辭職,新國民黨連線也決與李登輝的國民黨分道揚鑣。同年國民黨十四全會召開前,趙少康等人出走成立「新黨」。

這是當時仍一黨獨大的國民黨首度面臨正式分裂。新黨獲得外省、軍系及都會中產選民支持,有效侵蝕了國民黨傳統選票版圖,連黃復興鐵票都被動搖流失近半。

影響所及,當年的台北縣長選戰到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新黨提名的候選人都展現強大破壞力,讓國民黨提名的蔡勝邦、黃大洲苦嘗敗績。

李登輝黨主席任內(1988~2000)國民黨三次大分裂
李登輝黨主席任內(1988~2000)國民黨三次大分裂

尤其台北市長一役,趙少康旋風一舉拿下四十二萬餘票,硬把黃大洲擠到第三名,開啟政壇國、民、新三黨分立的時代。國、新之爭更讓坐收漁翁之利勝選的陳水扁,取得日後問鼎大位的機會。

或許新黨出走對如日中天的李登輝只造成皮毛之傷,甚至黨內本土派還認為,趙少康等外省勢力離開後,反而有利於黨的團結、落實本土化路線,整體而言對國民黨反而是加分。

惟九七年的凍省風波,導致省長宋楚瑜與情同父子的李登輝反目,第三次的分裂對李登輝及國民黨而言,可就是傷筋斷骨的重傷害了。

葬送還是續命國民黨?

兼具政治謀略及基層實力的宋楚瑜,九九年決定投入總統大選,與國、民兩黨候選人連戰、陳水扁分庭抗禮,分裂的國民黨對抗團結的民進黨,也敲響了國民黨政權的喪鐘。

雖說李登輝當家期間三次大分裂,讓國民黨江山易手,藍營上下也對李恨之入骨,但在綠營及本土人士眼中,若非有李登輝力推本土化路線,脫離草根的外省權貴國民黨或許早被民進黨取代。如今李登輝已逝,他與國民黨十二年的恩怨情仇,是毀黨或是救黨?終究難有定論,一切俱往矣!

李登輝風雲98年:1923-2020
李登輝風雲98年:1923-202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晏明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