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大爆發,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香港到底做錯了什麼?BBC深入解析

2020-07-25 19:00

? 人氣

2020年7月,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市民普遍戴上口罩,圖為特首林鄭月娥(AP)

2020年7月,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惡化,市民普遍戴上口罩,圖為特首林鄭月娥(AP)

香港自7月初開始,短短數個星期就已經新增超過1000例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佔當地1月23日錄得首個輸入病例以來總確診數目一半以上,被特區政府形容為「第三波疫情」。衛生部門24日公布再有123人確診新冠肺炎,再度創單日新高,且是連續第三天新增確診人數超過100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4至5月曾連續23天沒有本地確診病例,在此前後也只出現零星個案。香港特區政府隨之而陸續放鬆多項防疫措施,包括取消餐館食店招呼店內用餐(堂食)客人數目的限制、放寬人群聚集限制,也開始容許跨境商務旅客、學生等進出香港而無須接受強制隔離檢疫。

最新一波疫情爆發後,這些措施要重新被收緊。外界關注政府沒有堵塞一些「防疫漏洞」,例如容許船員、航空機組人員等進入香港後無須被強制隔離,只須進行醫學監察。隨著疫情發展,香港醫療和隔離檢疫設施開始供應緊張,公營醫療系統長期供不應求的問題再次浮現。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環衛人員在一處室內菜市場內清掃消毒(19/7/2020)
Getty Images 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緩和,但到7月確診數字反彈。

BBC中文梳理多個被普遍認為是新一波疫情爆發的成因。

原因一:20萬人獲豁免檢疫

大部分抵達香港的人都需要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和病毒檢測,但九類人士——航空機組人員、貨船船員、政府公務人員及與中國大陸、澳門、台灣有商務往來的人,或居住在大陸但在香港求學的學生等——此前可以獲豁免強制檢疫,只須每天量體溫,接受醫學監察。

香港中環半山住宅與餐館區一位女士戴著口罩走過冷清的街道(22/7/2020)
Reuters 香港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多天有超過100宗新增確宗個案。

政府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5月,至少20萬人次入境香港獲豁免檢疫。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均是有份向政府建議抗疫措施的專家。三人均指出,香港新一波疫情好可能是由這些豁免檢疫者帶入境,形容這是「早知」的漏洞。

2020年2至5月總共最少20萬人次入境香港獲准豁免檢疫. 出入境管制站簽發「醫學監察通知書」數目.  獲發通知書的入境者無須隔離檢疫,但要持續監察自身健康情況。.

港府7月19日曾發聲明反駁,強調豁免隔離檢疫安排關乎維持必要的社會與經濟運作。香港自3月初起,並沒有錄得任何從大陸輸入的個案。

但到了7月,多名獲豁免檢疫的貨機、貨船人員先後確診,港府決定收緊豁免檢疫措施,機組人員及船務人員從外地抵港也需要被強制做病毒檢測。

香港衛生署6月底曾接獲浙江寧波市海關通報,有從香港抵甬的貨船船員被發現確診。這些船員曾經逗留香港一至三天,是獲豁免檢疫人員,他們報稱留港期間只留在酒店,但仍然有機會透過公共交通工具或在酒店,把病毒帶進香港社區。

香港每日新增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數目急增. .  最右方的方塊為7月24日的新增確診數字。.

香港傳染病醫生曾祈殷對BBC中文表示,香港不會突然自行爆出多例新冠病例,很大機會是有外來輸入病例,政府豁免措施或許有其經濟需要,但如果沒有為這些人做病毒測試,亦沒有方法追蹤這些人的去向,只是依靠他們自我身報身體狀況,明顯是「做得不夠嚴謹,很容易有隱型病人走入香港」。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建議更改措施,強制獲豁免人員也要接受病毒測試,結果呈陰性才能離開邊檢站,同時要限制他們進入公眾地方。

另外,雖然香港政府已下令大部分抵港人士需要接受檢測,即使結果呈陰性也需要居家隔離14天,但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要是隱性確診者居家自我隔離,而其家人可在社區遊走,則同樣有可能將病毒傳出社區。

原因二:社區「飯聚」活動多

目前,港府已發出禁止多於四人聚集的「限聚令」,要求全民在室內公共場所及交通工具配戴口罩,還要求所有食肆做好社交距離措施,任何時間內也只可招待餐館總坐席數目的一半顧客,不得多於四人同坐,又在每日18:00後禁止堂食,只許外賣。稍早疫情較為紓緩時,針對餐飲場所的這些措施曾經鬆綁。

一些評論認為香港市民出現「抗疫疲勞」,社交距離措施沒有做足,社區活動顯著增加,多座購物商場人流密集。這些場所內大部分人仍有戴口罩,惟獨飯聚(聚餐)成為了傳播鏈的其中一個關鍵。

香港近一半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都在7月出現. .  註:7月的數字截至7月24日.

多個近期出現的確診群組涉及不同食肆與家庭聚會。有人在酒樓飯館辦生日會,筵開20席,也有社團舉辦慶祝香港主權移交週年聚餐,網上片段可見,眾多賓客在飯店內狹小的舞池中載歌載舞,彼此距離親密,且沒有戴口罩。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曾表示,由於確診者生活「多姿多彩」,令追蹤密切接觸者「非常有困難」。她指出,近期確診病人體內病毒量較高,新冠病毒傳染性亦可能比3月時更「厲害」。

另外,的士司機(出租車司機)也被視為播毒的途徑,多名的士司機和乘客先後確診,當局決定讓的士司機免費檢測病毒,不過並非強制受檢。屬親北京陣營的香港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曾表示,許多司機已深受疫情打擊,擔心受檢後確診將無法營業,結果諱疾忌醫,不主動做檢測。

中國官方新華社和香港親北京媒體試圖把疫情歸咎於香港民主派在疫情期間舉行立法會初選,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聲稱,政府接獲民眾檢舉,稱初選過程違反「限聚令」,但衛生部門沒有明確指出有政治活動引致爆發群組病例。

原因三:政府牽頭推行在家工作的時機

新一波疫情中,港府並沒有即時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而許多香港私人企業都以公務員是否在家工作為指標,決定是否要求員工遙距上班。

7月13日,特首林鄭月娥稱,政府不會大幅度實施公務員在家工作,擔心令服務受影響,但會容許員工彈性上班。之後幾天,多名公務員接連確診。

7月19日,政府宣佈暫停非緊急服務,公務員在家工作。大學等一些機構也馬上跟隨。公務員工會與醫療衛生專家均批評政府反應過慢,指責政府無視專家很早的警告,呼籲政府盡早牽頭實施在家工作。

林鄭月娥被媒體記者問到,不足一周就要推出公務員在家工作安排,是否和早前說法自相矛盾。她回應說,政府不時檢視防疫措施成效,強調政府「應變迅速」,「不等於上一步行得少或者行得錯(少走了或者走錯了)」。林鄭月娥指出,社會上同樣有聲音質疑公務員在家工作會影響公共服務,例如一些市民抱怨無法申請或續領車牌(駕駛執照與機動車行車證)等等。

另外,政府也被批評太遲推行「戴口罩令」。不過,不少專家也指出,香港本已近乎全民戴口罩,「戴口罩令」的作用,還不如在家工作般立竿見影。

香港核酸檢測的價格是深圳的5倍。
Getty Images 香港核酸檢測的價格是深圳的五倍。

原因四:政府未作全民檢測

香港傳染病醫生曾祈殷對BBC中文分析,香港早期防疫確實做得不錯,但問題是並沒有把數字歸零,4至5月時容許了一些零星病例出現,可能由此埋下了「計時炸彈」,香港防疫其中一個不足之處,就是一直沒有在檢測裝備及人手上做全盤計劃,這一波疫情爆發前,每日檢測量實際只有約3000人,不及專家一直倡議的7500人。近期疫情嚴峻,日檢測量提升至約每日1萬人。

曾祈殷說:「其他地方都做到大規模檢測,為什麼別人做到,香港做不到?經歷這麼多個月,都未裝備好去做一個大規模檢測,現在要靠國內兩家公司幫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從來沒有給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香港醫生與人口的比例與亞洲其他地區相若. .  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數字都只包括西醫師,中醫師並不計算在內。.

香港政府亦向當地的私人化驗所和兩家中國大陸公司購買檢測服務,將為長者、計程車司機、餐廳員工、居住在護老院的老人等高風險群體優先進行檢測,估計涉及約40萬人,成本數以億港元計。

對此,本身為外科醫生的民主派公民黨香港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質疑林鄭月娥政府是否「想要給出一個印象:香港沒有檢測能力,沒有這樣的資源」,然後趁機透過採購大陸的檢測服務來向北京諂媚。

一些香港親北京政團、社團要求特區政府向中國大陸尋求協助,為所有香港居民篩查病毒。其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說,香港單憑一己之力不可能完成全民檢測,應向北京政府尋求協助,遏制疫情。

但林鄭月娥說,香港目前就是檢測能力不足,要推進全民檢測並不現實。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張竹君也警告說,香港的政府實驗室正承受龐大的檢測壓力,它們將優先處理來自醫院與私人診療所的有病症人員樣本,無病征人員檢測速度將被拖慢。

香港近年病床與病人比例數目沒有大變.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1000人口應有五張病床。.

曾祈殷支持更大規模或全民檢測,認為這可以確保社區內不會再有隱型傳播鏈。他批評香港政府幾個月前「沒有前瞻性規劃去搞好病毒檢測,現在無可厚非要找大陸或其他地方幫忙」。

他認為目前很難計算全民檢測的成本效益,但政府在支援經濟方面已支出龐大,盡快找到病毒感染者去填補漏洞,或能更快恢復經濟活動。「現在再不做點事情,難道政府再派補就業基金嗎?」

本周在一場醫療業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為何澳門及新加坡的檢測率可以做到每日超過1萬次,但香港達不至這個水平,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簡單回應了一句「特首不同」。該片段馬上在網上爆紅,廣受香港網民轉發。

結果:香港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張竹君曾警告:「如果(疫情)情況持續,檢疫中心不足以應付需求,醫院也未必會夠,香港醫療體系亦會因而崩潰。」

新冠肺炎疫情也令香港原本已高壓運轉的公營醫療體系百上加斤。負責管理公營醫院的醫管局7月23日的數字顯示,各家醫院有約1200張用來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負壓病房病牀,使用率已經超過80%。

各家主要醫院已經開始後備方案,包括把一些病情穩定的病人轉至二線病牀,醫院也減少其他診斷服務,減省工作量。當局也在迪士尼樂園旁的竹篙灣閒置土地和香港島鯉魚門渡假村等遠離民居的地方增建臨時隔離住宿設施。

香港隔離設施在第三波疫情爆發後使用率大增. .  數據截至2020年7月22日為止.

多年來,香港特區政府被批評沒有著手解決公營醫療系統負荷過高的問題,病牀數量近年更是不升反降。

香港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去年在香港媒體撰文指出,2003年,香港各公立醫院共有近3萬張病牀,至2017年剩下約2.8萬張病牀,但同時香港人口卻增加約66萬人。

陳沛然指出,病牀減少可能是因為香港經歷薩斯(SARS;香港稱「沙士」,中國大陸稱「非典型肺炎」或「非典」)疫情後,需要增加病牀之間的間隔,同時加建隔離設施所致。近年香港陸續有新公立醫院落成,但都只能填補過去部份被削減的病牀,仍然未能恢復到2003年的水平。

香港政府最新的數字顯示,當地的失業率已經增至6.2%。
Reuters 香港政府最新的數字顯示,當地的失業率已經增至6.2%。

香港下一步會如何?

政府官員和普遍專家都認為,如果新一輪抗疫措施無效壓抑病情,香港有機會反過來跟隨西方國家實施「禁足令」,即是大部分市民均不可離家外出,但這可能對經濟造成更大打擊。

林鄭月娥多次以「三方拔河」形容抗疫措施,指出推動防疫措施的同時也需要顧及經濟發展和公眾的接受程度。

最新的數字顯示,香港失業率已經增至6.2%,2020年第一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下跌8.9%,政府更預計今年全年的GDP將會下跌4至7%。香港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早前指出,即使本地疫情最終受控,經濟恢復的速度仍然受制於其他地方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等因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