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龍觀點:對陪審無知,對參審也無知

2020-06-16 12:51

? 人氣

尤其是,台灣有五十萬至一百萬的國民同時居住在美國或加拿大等有陪審制的國家,很多都有擔任陪審員的經驗,司法院竟然否定這些國民的能力,實在眼光短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印度,仍有種性制度的階級歧視存在,因此在1973年停止陪審,但是在台灣並無此種階級存在。今年6月5日在文化大學舉辦的陪審參審比較座談會,在美國擔任過陪審團審判案件的美國律師王韻淳也表示,因為台灣沒有黑白的種族問題,台灣的男女平權相對進步,台灣社會的階級意識也不深,因此她認為台灣的國情相當適合陪審。

比起日本、歐陸人民的深沉、拘謹,比起日本這種階級意識很深的社會,台灣是一個更接近美國的移民社會,人民敢冒險、有彈性,人民的平等意識更高,認為台灣國情不適合陪審制的說法,毫無依據。實在不知司法院採用日本參審的國情相同依據在哪裡?尤其是,立法例上俄國也是從參審改為陪審,奧地利也是在戰時採參審,和平時期又採回陪審,因此陳文稱陪審改為參審是趨勢,顯然也非如此。所舉的國家也不過數個,看不出來國情和我國一樣,沒有試行,憑甚麼預估我國採了陪審還會改回來參審?

第八、陳文另稱,十二怒漢電影裡面,「當其他陪審員都興致闌珊只想回家的時候,只因為一位充滿正義感的陪審員力挽狂瀾,就有了充分周全的討論?是否陪審團考量了有瑕疵的證據?是否混雜了個人的主觀好惡偏見?又是否有一位專業權威或意見領袖領導、影響其他陪審員的意見 」實在已經到不知所云的地步。陳法官難道真的如許玉秀前大法官所說,不需要證據就可以隨便說話?那位充滿正義感的陪審員,不是因為充滿正義感而力挽狂瀾,是因為他是一個建築師,對於距離、方位特別敏感,所以提出有力的反駁,才扭轉其他人的看法,而正因為他有建築專業,才有能力指出瑕疵的證據,排除其他人主觀的好惡、偏見,最後獲得包括急著回家、急著去看球賽的陪審員在內的其他陪審員一致的支持。陳法官到底有沒有看過那支影片?怎麼會如此信口開河?

第九、如果陪審團失控,也代表法官失能。

陪審團制度,同時也是一種由法官及陪審團Check and balance,相互制衡的制度。法官與陪審團的功能不同,各自分工而合作,同時也相互制衡。這也是一種避免法官及陪審團濫權失控的設計。電影版的失控陪審團,當然是為了收視效果而設計,在真實世界難以想像。但是該影片的結局,也是讓陪審團作出正確而正義的決定。可見在美國,陪審團仍然深受信賴。只有對陪審團的制度不願意深入了解,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認知。總是把影片要傳達的正面意義,扭曲成負面。這就是我上面引用蘇格拉底的用意,無知不可怕,不知道自己的無知,隨意猜想指控,才是真正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