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不再 美國民謠之父皮特西格逝世

2014-01-28 22:29

? 人氣

美國著名民謠歌手皮特西格27日不幸辭世,享壽94歲。(美聯社)

美國著名民謠歌手皮特西格27日不幸辭世,享壽94歲。(美聯社)

美國著名民謠樂手皮特西格(Pete Seeger)27日在紐約長老會醫院逝世,享壽94歲。外孫傑克森(Kitama Jackson)表示皮特西格為自然死亡。西格漫長的音樂生涯,可說是美國近代民謠復興及社會運動的縮影。他的歌曲曾引領無數公民及社會運動,前承「鉛肚皮」(Lead Belly)哈迪萊德貝特(Huddie Ledbetter)及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等民謠標竿,後啟巴布狄倫(Bob Dylan)與唐麥克林(Don McLean)等搖滾樂手,西格終其一生不遺餘力地透過音樂傳遞他平等、反戰、環保與關懷他人的信念。美國著名搖滾樂手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曾描述其生涯是「一間紀錄美國音樂及良心的檔案室,也是音樂文化推動歷史進程的活證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皮特西格來說,民謠音樂與社群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而任何社群都具有政治運作的空間。40年代以後,他與他的五弦琴走過了美國左派近70年的歷史發展。從50年代早期的工人運動,到60年代爭取公民權及反越戰遊行,以及70年代以後的反戰及環保主義。西格曾說,「我唱出了美國無數的政治信念,令我驕傲的是,我從未拒絕為任何一位不同種族、宗教、膚色或社會地位的聽眾而唱。」

2009年5月3日,西格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與多位著名樂手同慶90歲生日。史普林斯汀、大衛馬修(Dave Mattews)、瓊拜雅(Joan Baez)與伯茲樂團(The Byrds)的吉他手羅傑麥克吉恩(Roger McGuinn)等樂手皆出席演唱致敬,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亦獻上生日祝福。西格曾於歐巴馬2009年的就職典禮前夕,與史普林斯汀在林肯紀念堂前共同獻唱伍迪蓋瑟瑞的經典名曲〈這是你的土地〉(This Land Is Your Land),此歌已成美國的非官方國歌。直至去年,西格仍有公開演出,即使歌聲漸為衰弱,台下觀眾仍高聲唱和。

民謠之血 社運之曲

1919年,皮特西格出生於紐約,父親是音樂學者,母親則是小提琴家。在一場方塊舞音樂節上,西格認識到五弦班卓琴(banjo)。父親與繼母收集並改編美國民間音樂的工作,也讓年輕的西格開始受到民謠樂吸引。他認為民謠樂曲有著「刺耳的聲調與充滿活力的舞蹈。歌詞中富含生命本質,帶著苦澀的幽默,其悲劇是相當真實而非多愁善感的。」

進入哈佛大學的西格原想成為記者,但兩年後放棄了這個目標並回到紐約。透過民俗樂學者洛馬克斯(Alan Lomax)的引介,他認識了「鉛肚皮」哈迪萊德貝特,並開始在國會圖書館管理及編寫美國民謠歌曲檔案。

1940年,西格在一場為加州移民工人爭取權益的慈善義演「憤怒的葡萄」(Grapes of Wrath)上認識了伍迪蓋瑟瑞。兩人在音樂喜好與社會關懷上皆相當合拍,西格也受其影響,開始創作自己的歌曲,發行專輯。

不久,西格與米勒德蘭佩爾(Millard Lampell)與李海斯(Lee Hays)組成了「年曆歌手」(Almanac Singers),伍迪蓋瑟瑞也很快加入他們。年曆歌手早期以工運、反戰為主要關懷,二戰期間,歌曲內容參入更多愛國與反法西斯主義的情緒,也使得他們的聽眾群更為廣大。但樂團在西格與蓋瑟瑞於1942年徵召入伍後解散。

戰爭結束後,西格成立了音樂組織「人民之歌」(People’s Song Inc.),在破產之前一直定期舉辦演唱會與出版政治歌曲。1949年,西格與老團員李海斯、弗烈德海勒曼(Fred Hellerman)及榮妮吉爾伯特(Ronnie Gilbert)組成「紡織工」樂團(The Weavers),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1950-1951年間,紡織工交出多首排行榜名曲,包括〈甜吻勝酒〉(Kisses Sweeter Than Wine)與〈再見,幸會〉(So Long (It’s Been Good to Know Yuh)),並賣出4百萬張唱片。

赤色頻道 紅色恐怖

1950年,美國進入第二次紅色恐怖時期。一本名為《赤色頻道》(Red Channels)的小冊子,列出了許多與共產主義有連結嫌疑的娛樂從業者,西格的名字也在其中,即使他當時已經退出共產黨。紡織工開始受到參議院國內安全小組委員會的調查,並不得在電視上演出,一連串的壓迫最後導致紡織工的解散。

西格回到民間,以個人的身分在校園、教堂與夏令營等地演出,累積了大量的年輕支持者。但1955年,他被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傳喚。西格拒絕回答他們的問題,並說,「我自認此生並未做過任何陰謀策畫之事。並且,任何一個美國人都不應該在這種強制性的場合被詢問關於個人哲學、宗教、政治信念的問題。」1957年,西格以藐視國會罪名遭到起訴,並在1961年被判有罪,但隔年上訴法院駁回了他的判決。

民謠復興 必將克服

60年代的美國瀰漫著民權思潮,民謠歌曲也成為重要的養分之一。1962年,西格的兩首歌曲先後在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上攻得佳績,分別是金士頓三重唱(Kingston Trio)演唱的〈花落何方〉(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與彼得、保羅和瑪麗(Peter, Paul and Mary)演唱的〈假如我有一把鐵錘〉(If I Had a Hammer)。西格也簽入主流廠牌哥倫比亞唱片旗下,並在1963年展開世界巡迴。

西格一生灌錄超過百張專輯,但他一向厭惡商業主義,也不以名氣為傲,反而利用大眾關注處理社會議題。〈我們終將克服〉(We Shall Overcome)就是源自一首菸草工人罷工遊行時唱的福音歌曲〈我將克服〉(I Will Overcome),西格為該曲添入「我們攜手並行(We’ll walk hand in hand)」的樂段。如今〈我們終將克服〉已成為社會與公民運動的重要代表勵志歌曲,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黑人平權運動、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墨西哥原住民運動與香港反世貿集會中,都有這首歌的身影。

西格亦為越戰期間,美國境內的反戰情緒寫下了〈深陷泥淖〉(Waist Deep in the Big Muddy),生動描繪他看見美國軍人涉水越過湄公河的畫面。1967年,西格在電視上演唱這首歌的片段曾在播出前被刪除。

環保關懷 獲獎無數

60年代晚期,西格逐漸在環保運動上投注更多心力。透過一連串募款演唱,他打造了一輛名為「清水號」(Clearwater)的帆船,在1969年6月載著一群樂手出航,喚起世人對水汙染議題的重視。他創建的環保組織「哈德遜河清水帆船」(Hudson River Sloop Clearwater)至今仍致力維護哈德遜河與周遭濕地的生態,並每年舉辦生態音樂節。

90年代以後,西格陸續獲得多方獎項肯定,並於1996年進入搖滾名人堂。1993年葛萊美頒給他終身成就獎,1994年西格由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手中接過美國藝術界最高肯定的國家藝術獎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1999年,古巴也因其藝術作品中的人道、環保與反歧視態度,頒給西格古巴最高文化獎費利克瓦雷拉(Félix Varela)獎。

西格1996年的專輯《皮特》(Pete)與2008年的《89歲》(At 89)獲葛萊美最佳傳統民謠專輯獎,他也以《明日的孩子》(Tomorrow's Children)拿下2011年葛萊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

2013年7月與他結褵近70年的妻子托希(Toshi Seeger)逝世。兩人育有一個兒子與兩個女兒,並有六個孫兒女與一個曾孫。西格在世時總是秉持樂觀態度,並勇於為不正當的事挺身而出。在1994年的一次訪談中,他曾說「未來的關鍵,就在於發掘正面的故事,並讓他們廣為人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