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改革很好玩喔,不買單嗎?

2014-12-05 05:46

? 人氣

揮一揮衣袖,馬英九把國民黨留給副總統吳敦義,但是,國民黨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事嗎?(馬英九3日中常會請辭黨主席/林韶安攝)

揮一揮衣袖,馬英九把國民黨留給副總統吳敦義,但是,國民黨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事嗎?(馬英九3日中常會請辭黨主席/林韶安攝)

講好了,這篇是給國民黨的勸敗文。對國民黨敏感的最好看看別篇,因為裡頭全在講國民黨。跟不喜歡蟑螂的人看蟑螂研究報告差不多,很影響情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出意外,馬政府在「壯闊」的辭職潮後,找了最不合適的人來繼任閣揆與黨主席。一個兼任副總統的黨魁,加上一個因為敗選「負責」下台剩下的內閣副閣揆?無論從制度或政治意義上來看,連筆者都相信他們兩個也是來臥底的。

宮廷鬥爭不是公民該關心的事,國民黨黨魁、行政院院長是否可以變成2016選戰的「臥底」是政治八卦版的事。作為公民,我們應該對政治人物現實一點,問問尚在執政的國民黨:接下來的時間,你們打算幹什麼?

為什麼這個問題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還要關心這個敗選爛黨?為什麼不多關心正要執政的「白色力量」或民進黨的動態?因為,尚未上任的地方首長,此刻對他們期望即可,監督是早了點。印章還在刻呢,不就是因為相信他們,才給他們機會的嗎?倒是今天國民黨的動態,會決定我國未來長期政黨政治走向,因而需要關心。

這次的「超越藍綠」口號,表面上是對兩黨的失望,其實更深一層的意義是人民對我國政黨政治失敗的判決書。政黨政治跟藍綠是不能化成等號的,藍綠是立場、是認同感、是用來建立族群,再以族群撕裂彼此關係的圖騰。政黨政治,則是我們代議政治的基礎,國家運作的動能。

說真的,我們很少人發現「藍綠」代表的是「我們這些被貼上標籤的公民」,而不是那兩個黨。過去政治人物製作標籤,我們傻傻幫忙貼,貼完我們就變成「藍綠」了,對陣叫囂、喊叫口號,遇到一個意見不同的,先假設「他是某陣營的人」;遇到一個跟自己不同的意見,「又來護航了」;對某個議題表達想法,「那你為什麼不說誰誰誰比較好」。反正對方一定是呆瓜、黨工網軍或者石頭一塊,「醒醒吧」算是最友善的回應。

什麼是藍綠?這就是藍綠。藍綠或許是政客搞出來的,卻是我們自己在實踐奉行。任何把貼藍綠標籤當成支持政黨的活動,都是政黨政治良性發展的阻力。

政黨應是沒有顏色的,是「一堆政見的組合」。政黨政治的運作應是:政黨提出政見、依政見爭取選票、反對黨監督執政黨施政,等下次選舉重新驗證民意;而不是靠立場、階級、歷史或族群對立取得政權。這次的「白色力量」「超越藍綠」印證國人認同此一觀念。然而,民主「化」本是從不民主到民主、民主意識紮根到民主素養厚植的過程,我們超越「藍綠」的作法應是破除意識型態、強化良性政黨政治,而非以「素人」「白色」或「無黨籍」代之,除非徹底排斥代議制度,全面公民議政;否則針對特定個人、族群或政黨的無上綱支持反對,皆非長久之計。

若以上想法可被接受,那麼,國民黨今天的動向,就是政黨政治發展的轉捩點。

(一房間中常委,沒人知道國民黨下一步路該往何處去/林韶安攝) 

這次選舉是地方選舉,然而從國民到國民黨,皆認同這是一場「路線之爭」:親中路線、總體經濟或個體經濟、行政權與制衡、階級流動或財富集中、公平正義等是否為國民接受(國民黨不接受就不用總辭啦)。這些原非地方選舉議題,卻在這次選戰被抬到比地方政見更高的位階。同樣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等口號,也暗示著社會上問題的來源是「國民黨」,而不是「馬政府」。

依此邏輯,真的爛的是國民黨,所以國民黨倒了之後台灣就會好了。問題是,國民黨要怎麼才算「倒」呢?失去政權嗎?解散嗎?重組嗎?黨產分給大家實現所謂的公平正義嗎?其實國民黨失去政權應該是遲早的事,解散的話台灣就變回一黨獨大,我看很難變成主流意見;談到重組,嗯,不是重組了嗎?吳副總統兼任黨魁,天老爺。要他把黨產吐出來,除非循法律手段,否則就算解散了,人家也不會拿出來的啦。

無論多難接受,實務上就是如此。若這些就是國民黨「倒」,是台灣變好的先決條件,那麼大家洗洗睡吧,短時間內除政權輪替,其餘絕無可能實現。

從筆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在「路線」,馬政府的路線無論贊成或反對,無論到底是方向有誤或執行不力,實際不獲人民支持已成結論。但由於這次是地方選舉,國民黨依然執政、國會依然多數,因此,反而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健全政黨政治的良機。

怎麼說呢,可分下列三點來看:

一、以沒有執政代價的民意進行推行公平正義政策:

  

一般政黨靠選舉驗證執政成果,內閣制國家是國會改選,總統制國家則是總統大選。由於我國兩者同時選舉,沒有「期中選舉」的影響,不會造成野大朝小的變天,就中央政府的機能而言,既有九合一選舉結果可供參考,卻無立即下台急迫性。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嫌你又趕不走你,那你該做什麼?當然是改革啊!敗選負責不是下台就了事了,除非國民黨真的打算「倒」,否則此刻就該站出來「負責」。還有14個月,既然聽見人民聲音了,那就從善如流提出短期新政方向,通過正式或不正式的管道徵詢人民意見後立即執行,針對某些特定主流民意議題進行改革。而不是坐而等死,白拿納稅人薪水。

 

很多事情不需要八年才做得完的。舉例來說,稅賦改革就是好時機。不是說經濟成長了嗎?那麼是不是可以從成長的部分開始「調整」稅賦比率呢?過去六年人民覺得「無感」「偏袒大企業」,那麼現在趁還有時間,就來檢討各項租稅優惠是否合理啊。花三個月檢討所有優惠政策,統計修正後可增加多少稅收,提出要拿多少比例改善政府財政赤字、多少比例用來減免受薪階級所得稅;加上稅保機關設立、檢討修正不利人民的國稅局解釋令、廢除造成酷吏的稅務獎金、廢除違反兩公約的限制出境,以及提出一套強化行政法院功能的改革方案等,整理一本包含修法、修正解釋令的「稅務白皮書」,運用國會優勢完成稅捐人權與公平稅賦的改革,我想誰都不反對吧?

 
民意如流水,硬幹也好、順從也好,就是呆坐等死不好。國民黨2016是否還能再戰是他們的問題,稅捐人權與公平稅賦牽扯問題複雜,亦非幾個月就能完成。然而,作為一個已然喪失多數地方執政,中央執政亦備受質疑的政黨,作為一個沒有連任壓力的總統,若能提出上述的「白皮書」,且將修法案件推進國會,即已走向正確的一步。很多解釋令都不用修法,可先行修正,以「白皮書」政策為綱領,未來即使政黨輪替,相關改革亦已進行。

 

人民是很公平的,你國民黨再爛,若能不以「馬意」出發,改採民意為「黨意」,將黨意制定成政策,在還可執行的時候執行,那麼人民就會對你刮目相看。2016已經不重要了,重點在接受民意自我改進,那麼這次人民給你的教訓,才真的有教訓到你。人民也才會相信,除了用手中的一票來換人,也能真的對執政者提出建言。

 

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廢除集遊法、降低選罷法罷免門檻、修正鳥籠公投法、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檢討如《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等司法黑箱、召開真正的公民會議廣採意見修正監督條例......等等,人民要公平正義就給我們公平正義,就算修法速度不夠快,也可從行政裁量方面開始,按月上網提供進度,14個月,足夠做很多事了。

二、結合民進黨,共同推行上述政策:

  

若國民黨肯檢討,卻依然與民進黨在立院上演政治爛戲,那麼所有的改革都無法開始。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可邀請民進黨針對短期施政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不要朝野密室協商,公開邀請對方加入、上網公開各種「白皮書」,提出政見或反對意見,甚至邀請對方加入內閣,以特定部長級職務針對特定議題進行短期施政。

  

這不是傳統的「聯合政府」,那種合作都是基於利害算計,一有衝突立刻瓦解變回口水。政黨政治靠的是政見,國民黨應以「政黨即將輪替」心態釋出聯合組閣善意,兩黨各自將政見公開上網討論,甚至邀請民眾提出意見或進行意見調查,找出大家認同或妥協的政策,讓在野黨派出優秀人才針對該政見提早入閣施政。舉例來說,釋出財政部長以進行租稅改革、或者法務部長進行司法改革等。

  

這種以「政見先行」的方式,一方面可取得社會共識、一方面又能提供與反對黨和解合作的契機。民主社會的政黨競爭不是惡鬥,是針對政策的競賽。內閣還是國民黨的、國會也是國民黨優勢,國民黨可用自己的「短期改革」與民進黨的「短期改革」競爭。舉例來說,延聘民進黨進行司法改革、國民黨自己進行租稅改革,兩個改革項目都在合作前公開取得共識,兩黨議員在國會配合順利審查。這麼一來不但政黨惡鬥不再,也樹立了廣納百川的用人胸襟,更能從兩黨的改革競爭中看到實際的施政能力。

  

若能如此,則民意、黨意、行政能力、公平正義通通都可顧到。政見掛在網路上一番兩瞪眼,誰也不能說什麼對方扯後腿之類的。先拋開2016,這種君子之爭會協助人民消弭對雙方的不信任感,2016才能真的以政見與能力讓選民選擇,而不是一邊唾棄張三,一邊又怕李四躺著選。

  

兩個爛黨,對國家絕非好事。導引兩黨建立信任基礎、修復藍綠撕裂、實現公民希望的良性競爭,今天的國民黨就可以踩出第一步。從第一屆總統民選至今從未出現這麼好的機會,國民黨若不把握,那它實在應該「倒」。

  

三、以公投建立延續性政策:

  

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是政客的心態,受苦的永遠是人民。以核四來說好了,停停建建這麼多年,擁核廢核永遠是政客騙選票的議題,結果建廠停工都是我們出錢。夠了,要廢就廢,要建就建,我們要一個結論。而得到結論的作法,只能靠公投。

  

國民黨必須知道,此時此刻你還不是看守政府(雖然看起來很像啦),既然時間、民意都不站在你這邊,堅持推行一些很有疑慮的政策只會導致政局空轉動盪,對良性政黨政治發展毫無助益。2016若政黨輪替,那麼今天沒有處理完的核四就是明天政黨惡鬥的題材;反之若還是國民黨執政,這六年國會絕對優勢也不能讓這個議題被解決,那麼我們很難相信未來僥倖當選的新總統,加上必然不會這麼優勢的國會可以解決。

  

政策是要延續的,昨是今非的重大政策會造成稅金與發展機會的浪費。我一向相信大部分的事情不管依我依你都好,最糟的是沒有一路做到底半途而廢。今天既然已經跛腳了,那就爽快辦一場決定擁核廢核的公投吧。作為改革政黨政治者,國民黨宜以黨組織與經費,邀請民進黨協助,以非政府經費(白話文:黨產啦)委託公正團體舉辦一系列的公聽會,運用如今網路公民自發的紀錄與監督,讓委外團體整合出正反兩方面的完整資料,用以往拿來吹噓政績的廣告預算同時撥給擁核與廢核團體進行概念的行銷與推廣,並與民進黨共同制定出雙方都可接受的公投題目,進行有法律意義的公投。

  

這麼一來,政策就可以延續了。未來不管哪個黨取得執政,都不再能夠翻盤。國民黨是擁核的,卻出黨產給公民團體進行辯論,議題也是與民進黨合力制定的,結論更是全體公民公投出來的。兩黨若能如此合作,則可立下一個典範:針對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議題,兩黨即使理念不同,也可以合作徵詢公民,得到一個真正的「社會共識」。

  

當然,不只核四,別的議題也可以。以上只是舉個例,很多公民團體應該可以提出更具可行性的辦法。本文一點也沒有打算討論特定的議題,也不認為以上提出的方法就一定是好辦法。這些都只是發想,目標是期望今日還在執政的國民黨,既不要尸位素餐,也不要粗魯蠻幹。應以九合一選舉的震撼為動力,切實檢討過去鴨霸心態,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建立良性政黨政治的典範。

  

國民黨諸君別忘了,人民要「超越藍綠」,並不是要否定政黨政治。過去兩黨把藍綠當成圖騰來操作,今日雖然教訓了國民黨,但明日卻也不見得不會給你們機會。眼前看來大勢已去,卻是最好的改革時機;「謝謝指教」的空話就別再說了,若能把握剩下的14個月,那麼馬政府的歷史地位還是有的。

  

當然,正副總統也可以現在就辭職下台、提早決戰早死早超生。但是,比起兩黨捐棄前嫌一起建立新的局面,那種引刀一快的「負責」其實一點也不負責。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公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