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不要「小確幸政治」

2014-12-02 05:22

? 人氣

見微知著,光一個核四議題就看到馬政府的傲慢。這是獨裁政府的作法,換成政黨政治,就算用拖的也可以把問題往下屆賴,核四多久的事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誰也沒處理完,但只有你馬政府被到處貼貼紙。這種決定什麼只要人民信賴,卻不先跟我們建立信賴基礎的作法,就算他是對的,人民也不信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能源搞不定,經濟自然沒搞頭。經濟數字成長與經濟「有感成長」有時間上的落差,這段落差有時很大有時很小,政府一邊發展的同時還需要一邊「安民」,讓人民看得到隧道彼端的光芒。吃飯皇帝大,當年戈巴契夫改革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然而俄國人卻撐不到他把工作完成。世界已經不同了,全球物價都在漲,我們淺碟子經濟漲不奇怪不漲才是蓄積爆炸能量。作為人民,我們無法看到明天的時候,就會對今天的苦有所抱怨。

因此,馬政府do the right thing,與大陸和解,用開放市場拚經濟。

說句實話,我們缺乏經濟縱深,開放市場當然有必要,然而馬政府處理經濟問題的辦法卻「只有」對大陸開放,態度更是一貫「我說這是解藥這就是解藥」;當遇到阻力,更是大動作地對人民黑箱、對同志政爭,這麼一來無論方向再好立意再對,都會引起疑慮,什麼賣台親中就扣上來了。

說真的,以地緣關係來看,台灣想不親中都難。問題在怎麼親、親到什麼程度,又要如何制衡以保主體性。21世紀的地緣政治跟工業革命後的殖民帝國主義不同,市場在中國,可是生產也在中國,並非陸權海權或生產市場這麼單純的關係。資訊開放是台灣的優勢,政府應該玩兩手策略,一邊親中創造台灣在中國崛起環境下的「藍海出口」優勢,一邊導引民間資訊與西方世界接軌,讓西方用台灣制衡滲透中國,同時「賣台」,建立特定項目大陸對台灣經濟的依賴性,同時用地緣、資訊與資產瓦解對岸敵意,才是逐漸創造主體性的條件。

否則,一昧親中或反中,都是自掘墳墓,短期喊得很爽,長期等著一國兩制。

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我雖然看不到這段,然而目前的成績已經創造了往軟實力合作發展的良好條件。若非功虧一簣,後世評價這段歷史,說不定也是某種「邁向東亞繁榮的第一步」之類的。

為什麼功虧一簣?因為馬政府處理失當,讓民怨反撲,造成社會把重點放在「階級」「超越藍綠」「公民參政」這種假議題上。為什麼說這是「假」議題呢?因為這些議題雖然重要,但目前的社會尚未具備處理這些問題的條件:我們從法律層面已然保障階級逐漸產生;超越藍綠之後什麼都沒有,最後還是二選一輪替(偶爾出個素人,我預言這14個月很勁爆);至於公民參政,嗯嗯,公民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參政除了打倒這個打倒那個,你心裡擘劃的建設藍圖是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