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壯專欄:豈能讓北京說三道四

2014-10-16 05:43

? 人氣

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指責」台灣不應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馬政府卻軟弱回應。(中評社0

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指責」台灣不應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馬政府卻軟弱回應。(中評社0

回應或不回應?何時回應?這是外交決策藝術;就像哈姆雷特問To be or not to be一樣,抉擇錯了,就會付出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最新例子是:雙十節上午,馬英九總統在他的國慶談話中,明確表態支持香港普選,並呼籲中共「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當天下午,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隨即以強硬語氣回應「對於香港政改,台灣方面不應說三道四」

范麗青的回應很快速,距馬英九發表談話,僅相隔幾個小時。而且,她所批評的對象雖是「台灣方面」,但誰都知道有其針對性,指的就是馬英九。一個小小國台辦發言人,竟敢「駁斥」對岸的國家領導人,這是不折不扣的下駟對上駟。

但「說三道四」這個成語,用白話文解釋,就是不負責任胡說八道,充滿了貶抑不屑。中國領導人曾經多次以「說三道四」或「指手劃腳」,來回擊干涉中國內政的人。

然而,對於范麗青貶抑馬總統的言論,馬政府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官員,當天卻未立即回應,這幾天也惦惦無聲,直到十五日晚上才發了一則低調至極的聲明。

但應立即回應而未回應的結果,一定會讓對岸一則食髓知味,再則對台灣軟土深掘。換句話說,當對岸對台灣說三道四,而台灣卻默不作聲,對岸一定會習以為常,三不五時就會對台灣說三道四一下。

果不其然,事隔五天後的十月十五日,范麗青在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又把她十日當天的發言,照本宣科重唸了一遍;「台灣方面」又被她再「斥責」了一次

「斥責」這兩個字,來自大陸有些媒體報導范麗青談話時的標題:「北京斥責馬英九,別對占中事件說三道四」。但馬政府在十日被「斥責」時,未立即回應,十五日再被「斥責」時,才軟弱回應,但顯然為時已晚,回應效果大減。

但究竟該不該立即回應?當然應該。總統被對岸官方說三道四,怎能不立即回應?范麗青雖是小官,是下駟,但她代表的是國台辦、國務院,總統府雖不必以上駟對下駟回應她,但對等的陸委會發言人,總應該立即回應斥責她不應對「台灣方面」說三道四吧?

但應該發生的事卻未發生。更讓人感慨的是,不久前為了怕金溥聰在張顯耀事件中被人抹黑冤枉,當時總統府、國安會、陸委會與國民黨,針對外界言論,砲口一致快速反應;但現在自己總統被人指著鼻子罵,這些黨政機關發言人這幾天卻齊效金人三缄其口,套句馬英九的名言,這不是怯懦,什麼才是怯懦?

雖然有許多人是「膝反射」的反馬派,但馬英九這次國慶談話中關於香港與中國部分,卻是少見的佳作;尤其是套用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談話,提出「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的呼籲,更可圈可點。對這樣內容的談話,國內反馬人士若有所批評,馬政府官員都應理直氣壯辯而駁之,遑論是說三道四的國台辦發言人,豈能不駁而斥之?

回應或不回應,雖是外交藝術,但這門外交藝術課,並不難學。例如,惡聲至必反之的回應模式,雖不足取,但如果惡聲的對象是國家的象徵代表,例如主權,例如總統,則不但應惡聲至必反之,而且更應反得快,反得強勁有力。

但馬政府官員顯然連哈姆雷特都不如,一個小小范麗青,就讓他們陷入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擇困境,遑論其他共黨領導?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