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專文:他們都勢必拿下「真相」這隻兔子

2020-03-04 05:50

? 人氣

前央視主播,為教導武漢實況與真相,自2月26日被失聯。(視頻截圖)

前央視主播,為教導武漢實況與真相,自2月26日被失聯。(視頻截圖)

李澤華,25歲,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曾任中央電視台主持人,2018年辭職創辦自媒體「不服TV」,開始成為短片創作者。他是繼陳秋實和方斌後,第三個被關注的公民記者,在陳秋實和方斌被「強制隔離」後,李澤華採取陳秋實的報導方式講述在武漢的所見所聞,他播放的視頻顯示,2月16日前往武漢疫情嚴重的百步亭社區實地採訪;18日報道了武漢市殯儀館「天價招聘屍體搬運工」內幕;25日,他前往武昌火車站地下停車場訪問滯留的外地勞工; 2月26日,李澤華在前往武漢P4實驗室後回家就被國安追捕,在酒店他對着鏡頭做了「最後的演講」後主動開門,然後失聯。

李澤華在即將被抓的時刻,對着門外的國保說完自己的心裡話:我不愧於自己,不愧於我的父母,不愧於我的家庭,也不愧於我畢業的中國傳媒大學,不愧於我學的傳媒!我也不愧於這個國家,我沒有做任何對國家不利的事情!

這部紀錄片名為《我正在被搜查!!我正在被搜查!!》,卻沒有被搜查的任何畫面,收尾來得很突兀,李澤華打開門,兩個削去腦袋的人影飄了進來,他說:「這就是我的朋友......」。嘎然而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影片接近4個小時,絕大部分是黑屏,在2小時25分鐘時,他開燈,神色悽惶地說了一些話,斷斷續續的回顧,接著又是黑屏,再接著在3小時零8分出現畫面,不斷有電話進來,是他的一個朋友,國家安全局挾持他的朋友,讓其帶路,來到他的住處。在極其難熬的3到4個小時困獸狀態中,李澤華都呆在黑暗中,開燈露面,是為了將「此時此刻」的真相留下來。

有過被捕經歷的人都明白,接下來是全面搜查,從身體、設備到整個房間,包括抽水馬桶和窗外,猶如工兵探雷,一寸寸反複過濾。首先繳獲電腦和手機,截斷網絡,反間諜專家開始快速搗騰,不到半小時,電腦和手機的每個旮旯,都瞭如指掌,所有刪除的痕跡都會被恢複。然後搜身,衣褲都扒光。1990年3月16日,我因製作和傳播長詩《大屠殺》錄音磁帶而被捕,不僅衣褲扒光,反複地抖和捏,而且屁眼也被筷子又捅又攪——帝國大量犯罪案例證明,這是必須的——屁眼是人體唯一可以藏匿罪證的地方,毒品或保存了若乾G的頂級思想毒品的優盤,都能塞進括約肌上面的直腸。

他們會怎樣對待李澤華,誰也不知道。在摧毀人的意志方面,國安局都是行家裡手。國安局是「隱蔽戰線」,他們往往負責蒐集情報,暗中跟蹤和監視,一般來說,他們不浮出水面,只是對他們監控的對象進行分析和打分,比如「普通」「爭取」「危險」「特別危險」,然後將建議提交,由國保具體實施。李澤華承接陳秋實,在武漢空盪盪的日與夜,拍了四個視頻,探訪殯儀館的最為敏感,但是,還算順利。

唯有在2月26日,他接近調查武漢P4實驗室時,立即就被國家安全局跟蹤。在30多秒的行車視頻中,他說:「「我現在路上,我現在被一個國安的人開著不是警車的車在追我……我是在武漢,我開得很快。他們在追我,他們一定想隔離我……」

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的源頭,似乎,逐漸,清晰可辨了。如一隻驚恐萬狀的兔子,在李澤華的車頭前方奔逃;而國安局的車,又將李澤華當作隨性亂竄的兔子,他們都勢必要拿下「真相」這隻兔子......

之後,不久,人們看到了李澤華最後的視頻,3-4個小時,絕大部分是黑屏為什麼?更重要的是,他怎樣從國安局縝密的跟蹤、監控和搜查中,留下了這個懸念甚多,又相當完整的被捕記錄?

這部紀錄片將進入中國當代史。

我為的是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像我一樣站出來。我不願意吞炭為啞,我也不願意閉目側聽!不是說我沒有能力好好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我當然有能力,我為什麼要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我為的是中國能有更多的年輕人,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能站出來,站出來不是為了要做什麼,不是為了要起義,不是這個意思。不是說我們說兩句話就反黨了。我知道理想主義在那一年的春夏之交已經破滅,靜坐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現在的年輕人上B站上抖音刷的每天各種社交媒體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曾經歷史上發生過什麼,他們可能覺得今天他們得到的歷史的結果就是他們所應得的。我想每一個人都是楚門,當自己發現了那個電台里發出奇怪的訊號的時候,當你發現那扇門的時候你出去絕對不會再回來。──李澤華。

李澤華,這個25歲的年輕人,面對被捕,雖然恐懼,但努力從容——只要我們閱讀《古拉格群島》《日瓦戈醫生》和前蘇聯異見知識分子的一些回憶錄,都能體驗和李澤華同樣的「至暗時刻」。

憤怒的人民不再恐懼——因為恐懼反而會帶來滅頂之災——這一點,我們從剛剛被判10年的桂民海身上,得到了近在咫尺的驗證——他們說,瑞典籍公民桂民海為了把牢底坐穿,主動申請恢複中國國籍。

*作者為中國流亡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