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勇觀點:在野黨豈能淪為防疫配角?

2020-03-02 06:50

? 人氣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中正紀念堂的遊客也都戴上口罩。(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中正紀念堂的遊客也都戴上口罩。(美聯社)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方興未艾,臺灣政府傾力防堵疫情擴大,惟國內朝野輿論先後在滯留武漢臺人包機返臺以及陸配子女來臺等議題上多生齟齬,再三反映出臺灣重大公共政策難逃統獨意識形態束縛的本質。從結果論,蔡政府的防疫工作和民進黨在最新民調中都獲得了民眾高度青睞,臺灣人認同的比例也創新高。卻沒注意到,疫情助長兩岸民粹對立,彷彿宣告任何位於政治光譜上與「臺獨」對立的政黨都將前途無「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外政客不乏利用製造外部衝突來轉移焦點、解決內部問題,而發動戰爭是常見的手段。蔡總統和蘇揆都一再強調「防疫視同作戰」,如果這個說法可以接受,我們就能從中窺見端倪,為何民進黨政府防疫政策,即使被批評是「歧視(尤其臺商、陸配及其子女)」或甚至「違反人道」,卻仍能在講求人權的臺灣社會得到支持。

換句話說,如果順著這個邏輯,不禁讓筆者想到,曾有美國研究發現,戰時總統往往被賦予更大權力,進而主導議題發展方向,並向民眾展示他擁有相對於冗長立法程序的行政效率來解決問題而擄獲民心,國會在如此勢頭下也只能配合演出,全力支持總統的政策和預算。但戰時總統藉故濫權侵害人權亦在所多聞,譬如美國小羅斯福總統就在美國對日宣戰後不久便以一紙行政命令,將大量日裔美國人集中囚禁,以杜絕「間諜」行為,直到二戰結束才釋放。遲至逾四十年後,才由雷根總統簽署《民權自由法案》(Civil Liberties Act of 1988)代表國家正式為此道歉並賠償。

20200301-國民黨團1日召開「新冠疫情變化加速  防疫措施建議提升」記者會,立委蔣萬安主持。(盧逸峰攝)
國民黨團召開「新冠疫情變化加速 防疫措施建議提升」記者會,立委蔣萬安主持。(盧逸峰攝)

所以當民進黨政府執意以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來稱呼新型病毒,無視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中性命名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就已經將這次防疫工作定了調:這是兩岸間的防疫戰爭,而非防疫合作;加上先前臺灣屢遭WHO防疫會議排除在外,再度挑動兩岸政治敏感神經。在「防疫視同作戰」的當下,民進黨政府順勢而為,讓一切的政策都顯得合理化,無論是呼籲健康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時勿戴口罩、要求臺人為子女選擇國籍自負後果,抑或堅持華航包機接回滯鄂臺人遲遲未果等;朝野政黨也迅速地通過六百億元防疫紓困立法,蔡總統則藉此高調地公開簽署法案公布施行。

臺灣的疫情至今尚未失控,但隨著中小學開學,新的問題勢必接踵而至。防疫工作不分朝野,在野黨仍必須積極扮演好監督政府的角色,不該甘願淪為配角,甚至噤聲。從當初陸委會「小明的故事」到最近「血友病童母子」返臺爭議,在野黨領袖勇於在面對民粹壓力下挺身而出捍衛人權者幾希,但切記民意如流水,防疫終究不會為政治服務。至於「防疫視同作戰」沒錯,但作戰對象是病毒,不是同胞。

*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學博士。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