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這支巴西隊還配不上淚水

2014-07-10 05:06

? 人氣

2014巴西世界盃半決賽,巴西1-7負於德國。圖為里約科帕卡巴納海灘上失落的巴西球迷。(CFP 供圖/騰訊大家網)

2014巴西世界盃半決賽,巴西1-7負於德國。圖為里約科帕卡巴納海灘上失落的巴西球迷。(CFP 供圖/騰訊大家網)

真的是國難日嗎?大眾媒體最喜歡的,就是充分滿足大眾對於暴力和眼淚的嚮往,對於災難大片和肥皂劇的渴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悲劇往往是需要想像力去添油加醋的,尤其在多媒體自媒體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更注重那些具有即時爆炸效果的事件,並且把它迅速簡化為煽情的視覺形象,但是即便你把手機塞到雙乳間,也只能得到一個扁平的世界。

關於巴西的慘敗,人們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又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至少,我在風暴的中心,感覺到的比外界想像的要平靜。

才打了三十分鐘,身邊一位女記者便收到到總部同事的微信告誡:「注意安全啊,不行就早點走。」我也收到祖國熱心朋友的私信:「注意安全啊。」賽後再一看祖國的網絡烽火四起,似乎巴西非發生騷亂不可,似乎警察馬上就要上街鎮壓騷亂球迷了。看來我是歷劫歸來,撿回一條命了。不過,究竟這場全國暴動是不是媒體發動的?是不是巴西接下來不死些人都對不起全球媒體了?

而實際上我遇到的麻煩,僅僅是打車難。這跟從天體或工體看完球之後是一樣的。

這樣空前的災難性比賽,媒體肯定會大肆渲染各種巴西球迷痛哭流涕的圖片(但顯然集中於婦女兒童老人),然而在我目力所及範圍,無論在比賽過程中還是在賽後,都沒見到一個人哭。當然更沒看到哪怕是一丁點暴力,賽後警察手握警棍嚴陣以待,有個別還端起了衝鋒槍和步槍,這實在太誇張了。我在看台上看到的唯一有點火藥味的情景,只是一位巴西球迷跟另一位巴西球迷大吵了起來,最後被保安勸走,而那哥們手裡揣著三個啤酒杯子——本屆世界盃允許現場賣啤酒,酒精難免會有所刺激。

巴西已經越來越中產化了,中產階級是不會那麼輕易失態的。

比賽進行到七十分多分鐘,賽場廣播用德語、英語、葡語三遍敬告德國球迷在比賽結束後先留在看台,最後再走。這是隔離疏散雙方球迷的慣有做法。但其實雙方球迷有些就坐在一個區域卻相安無事,我看到有父親穿著巴西球衣而兒子穿著德國球衣的,別忘了巴西南部也有很多德裔。雙方球迷都比較節制,有個德國球迷在入場前在通道剛高唱了一句「Deutschland」(德國)就聽到一陣噓聲,這哥們趕緊舉起內馬爾頭像遮住自己的臉做無辜賣萌狀,巴德球迷彼此都笑了。

終場哨吹響後好幾分鐘,絕大多數球迷還留在看台上,奧斯卡還在哭泣,但米內羅競技場的大屏幕已經迅速切換成廣告——正是這個情景提醒我們:時代變了,這場比賽再怎麼不可思議慘絕人寰,也不會產生類似1950年馬拉卡納慘案(1比2負於烏拉圭)那樣的地震效應,那一次堪稱國難,而這一次頂多是國恥。

1950年的巴西,還完全是一個「前現代」社會,庫比契克黃金時代還要過幾年才到來,電視普及率只有百分之二——絕大多數巴西人當時是通過電台收聽世界盃,當時的巴西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還相當封閉,國民心態盲目天真而幼稚,他們將日常生活的缺失和不滿一股腦宣洩於足球場,又把民族國家夢想過重地壓在一支足球隊身上,而對失敗缺乏心理準備和承受力。

而現在,巴西已經不只是茨威格所謂的「未來之國」,未來已經漸漸成為現在,巴西在2002年世界盃奪冠之後經歷了一個經濟騰飛的時代,資源大發現的時代,中產階級全面崛起的時代。

時代變了。足球固然是巴西人的生命,但看看周圍人們的神情——當然有落寞,有茫然,有沮喪,有憤怒,但真的,也有的人只是端著啤酒說笑,就像參加一個派對一樣——我不得不說:足球也只是巴西人生命的一部分。賽後當大屏幕打出1比7,當廣播員莊重地報出比分,鏡頭也就立馬切換為廣告了,人們迅速從一個愛國主義夢劇場,墮入一個全球消費主義的安樂窩。

這就是為什麼其實並沒有幾個人在哭泣。

1950年世界盃決賽,在被烏拉圭攻入第二球之後,馬拉卡納一片可怕的寂靜,整個國家的腦子短路了,整個國民的心智出現了真空,直到比賽結束後人們才開始哭泣。

而2014年7月8日的米內羅競技場,在連連被攻破大門後,現場的巴西球迷絕大多數既沒有沉默也沒有失聲痛哭,也有繼續為球員助威的,但更響亮的,是罵聲和掌聲。我從來沒在球場聽到過一個球員像弗雷德今天這樣遭到痛罵和狂噓,也從沒見過這樣的場面:巴西球迷集體起立鼓掌,與其說是為德國隊的第七個進球鼓掌,還不如說是給自己球隊鼓倒掌。雖然在最後時刻奧斯卡還是贏得了球迷讚許兼安慰的掌聲,但鼓倒掌的一幕,其實遠比哭泣更震撼——所謂國恥,指的應該是這一刻,許爾勒進球後巴西球迷起立鼓掌的這一刻。

這是急於表達話語權的一代巴西新人,就像在開幕式罵和噓總統羅塞夫一樣,他們也會毫不客氣地因愛生恨地對待自己的球隊。

憤怒多過悲傷。這個國家並沒有浸泡在淚水裡,這才是心智成熟的表現。

也是審美趣味的體現:不為一支踢得醜陋的球隊流淚。

淚水,是留給像1982年那樣的巴西隊的。我的巴西老朋友伊利克曾講過1982年他六歲時第一次看世界盃,巴西隊出局時他和大人一起哭。但是後來他再也沒有為巴西隊的失敗哭泣過。

(資料圖:濟科、蘇格拉底、法爾考領軍的巴西可謂「黃金一代」)

因為1982年那支巴西隊輸得令人痛惜,令人尊敬。

而這一支巴西隊輸得令人不屑,令人無語。

既然這支巴西隊踢的完全不像巴西足球,那麼為什麼要為它哭泣呢?

問題是,巴西還會不會再誕生出一支既配得上歡笑又配得上眼淚的真正的森巴足球隊?

*作者為專欄作家(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http://goo.gl/xLLI8K,責任編輯;余江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