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業後,人生如何再贏一次?你可以做這4件事

2020-03-03 12:20

? 人氣

中年時期縱使遇到失業的困境,也只是人生的小波浪。(示意圖非本人/つるたま@pakutaso)

中年時期縱使遇到失業的困境,也只是人生的小波浪。(示意圖非本人/つるたま@pakutaso)

你應該知道的是:若面臨中高年失業,如何善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並調整心態,化危機為轉機。

中關年失業大不幸卻不能失志,若是把自己起來作繭自縛,不進則退之外,還會對自己與家人造成傷害。中年人累積了許多人生閱歷與智慧,休息一下養精蓄銳之後再出發,不管是謀職還是創業,都還有人生下半場可以盡情揮灑,危機也可以是轉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思想起三部曲

中年失業是人生一大打擊,千萬不能灰心喪志向下沉淪,必須要能靜下心來重新省視過往人生與妥善規劃未來的出路。就經濟面來看,至少需思索以下三個層面:

1. 檢視先前的工作:該工作是否適合自己?被前雇主解僱是否合法?如不合法,可考慮提起確認僱傭存在的訴訟,或可保住原來的工作與薪水。另應檢視前雇主是否已結清其應付款項(如未結工資與資遣費),爭取應得權益以度過這段失業空窗期(註 1)。

2. 尋求失業時期的經濟來源:如屬非自願離職,可向政府勞保單位申請失業給付。另為補足將來職場所需技能,可參加職業訓練或自主學習(註 2)。

3. 積極尋找下一份工作:要在原產業繼續謀職還是轉換跑道?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職務,是否考慮要另行創業?

中年謀職大不易

中年失業後到謀得新職的空窗期固然可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沉澱思考,也需要有經濟支援好過活,可依賴既有的積蓄、前雇主發的資遣費,以及政府的失業給付來度小月。但終日無所事事終非長久之計,勢必還需整裝再出發。可考慮在原先的產業裡換一家公司應徵,也可能轉換跑道從事自己有興趣且願意重新學習的新工作。

許多高階職位是透過獵人頭公司媒合適切的人才與新東家,高階人才通常領取高薪且有談定高額的資遣費,甚至因企業併購而離職者還有黃金降落傘,所以不怕空窗期,反倒是以逸待勞、待價而沽。然而並非人人都位在人才金字塔的頂端,對於失業一陣子的中年人來說,找工作談何容易?雇主會有所顧慮的原因可能有:年紀較長者的薪水要給多少?適合何種職位?如給的薪水多,不知其能力與表現是否能符合薪資水準?如給的職位低,其年輕主管在領導統御上不知是否會有障礙?

此外,由於依現行勞基法制度要解僱員工須有法定事由,雇主會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對於曾失業一陣子的中年人,雇主會質疑應徵者當初離職的原因,怕接到別人丟出來的燙手山芋後就被賴著不走。雇主若無正當理由而有年齡歧視情事,則涉嫌違反就業服務法。

因此,中年謀職時需考量雇主的心態,應於履歷表與面談時釐清可能疑慮並強化以下幾點:

1. 完整交代過往的學經歷:

不要因過往有一些不堪的工作或空窗期而省略或虛偽記載,人事主管其實有相當經驗得以洞悉履歷的不完整性,且現今資訊發達,要查核驗證也相對容易,與其造假欺瞞,不如坦誠相告,最好還能強調自己在待業期還有參加進修以強化專業技能,並沒有留白。

2. 凸顯自己的優點:

雖然自己履歷有不光彩的過去,但對於自己的優點,不管是個性、能力、工作實績等,都要能凸顯,最好還能在面試說出一番道理,讓人事主管覺得你仍有可取之處。

3. 解釋離職原因:

雇主通常會關心最近一次離職的原因,對此問題要能合理說明,但盡量不要帶著埋怨別人怪東怪西的態度,最好是能展現深刻反省及力圖改進的態度。不要只做表面陳述,要能以誠相待,才能獲得理解與尊重。

4. 表明對未來工作的自我期許:

往事如煙,過去不如意的事就讓它隨風而去,面對未來的工作,要展現企圖心,表明願意適應新環境及迎接新挑戰。這就像離過婚的人再追求新伴侶,要讓對方瞭解你願意用心經營新的婚姻關係,一起努力共創美好的未來。

新法給力: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立法院於去(2019)年11月間三讀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明文禁止年齡歧視,保障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勞動權益,透過各項措施促進就業,排除就業障礙,以建構友善就業環境。其立法緣起係考量:我國現正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之人口結構變化,15歲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逐年減少,且55歲以上勞動力參與率明顯偏低,65歲以上者則更低,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鄰近國家,故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已成為當前因應勞動市場變化及充分運用人力資本之重要議題。

依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規定,中高齡者為政府致力促進就業之特定對象,勞動部已積極推動各項協助措施,如職涯輔導、就業諮詢、推介媒合等個別化就業服務,並運用職務再設計及獎勵雇主進用;且該法第5條亦規定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年齡為由予以歧視,惟實務上仍有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之年齡歧視情形。又現行對於在職中高齡者延後退休或退休後重返職場之協助作法,多為行政機關研訂之方案或計畫,且高齡者之就業促進措施亦有強化之必要,實應制定專法統籌國內各項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措施及資源,明文保障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使其享有公平之工作機會,以強化人力資本,促進勞動力發展與再運用。

依勞動部對外說明,有鑑於年滿45歲之中高齡者及65歲以上高齡者就業主要面臨年齡歧視、社會刻板印象等問題,因此《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訂定「禁止年齡歧視」專章,禁止雇主因年齡因素歧視求職或受僱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此外,為協助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續留職場,未來也會強化運用職務再設計、職業訓練、創業輔導等措施協助在職、失業及退休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傳承智慧經驗與技術,促進世代交流與合作。

再者,考量65歲以上勞工需求,放寬雇主以定期契約僱用65歲以上高齡者,增加勞雇雙方彈性,且也將運用獎勵補助提高雇主僱用誘因。尤其,未來將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共同推動銀髮人才服務,設立銀髮人才服務中心或據點,宣導倡議中高齡及高齡人力運用及延緩退休,開發短期性、臨時性、部分工時等工作機會,並建置退休人才資料庫,促進退休人力再運用。

中年失業者倘若已邁入45歲大關,可適用部分新法,65歲以上者適用範圍則更廣,期待因此讓中高年級生有心力投入職場者更有力,而在職場上的年輕人與中高年級生共事也能共融共榮,世代之間不該爭鋒相對築起仇恨的高牆,而應互相體諒架起仁愛的長橋!

中年創業的老學堂

創業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曾經的意氣風發的竹科新貴也可能中年轉行做甜點賣咖啡,其實晶圓製造與鬆餅、咖啡同樣重視材料的選擇與製程的控管,觸類可以旁通。中年失業者雖然年紀大了些,但畢竟累積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在產業打滾的資歷,還有不少的積蓄與人脈資源,談創業並非癡人說夢話。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可不希望老了還要做到死,必須要有合作夥伴。政府鼓勵青銀 共創,更何況頭髮還沒斑白的中年人,戰鬥力還在且可經驗傳承。中年創業最好也能與青年合作,由年長擔任導師提供資源與引導方向,而由青年苦幹實幹並把所學到最先進的知識應用在新時代環境。年長者不倚老賣老,年輕者願意虛心求教,世代間的合作互補也能發揮魚幫水、水幫魚的綜效。以下兩則中青共創的小故事或能引發一些迴響。

青銀共創故事1

老陳四十幾歲了,他擁有美國名校經濟學博士學位,相繼在國內大學任教以及在財金產業界服務。隨著大數據與Fintech 浪潮興起,老陳在幾年前決定離開象牙塔與舒適圈出來創業,打算將財務金融理論與資訊科技結合,推出理財機器人,讓自己還有大家都能發大財。老陳的專長是經濟與財務金融,對於資訊科技雖有涉獵但並非其所擅長,特別是近來人工智慧進展到第三波浪潮,而資料科學與演算法也進入新的里程碑,老陳嗅到從大量的財金及股市資料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再輔以經濟及財務理論模型以進行量化投資及建構交易策略的商機,但獨木難撐大局,他需要有專長於電腦科學與資訊科技的年輕人助拳。經過線上與線下專業社群的尋覓與懇談,老陳找到幾位具有相當學識但不想進大公司為人賣肝的年輕高手。

他們這一組老少配在 FinTech 創新園區的一間辦公室裡進行腦力激盪與指尖研發,歷經好幾個月的嘔心瀝血終於開發出一個Beta 版,可用來回測過往投資的交易策略,再加以改善模擬,進而建構新的交易策略。他們保留核心技術秘密後廣發英雄帖邀眾家高手前來賜教並改良,也預計在FinTech 展覽會上推出他們共同創作的1.0版理財機器人,從0到1,猶如父母喜獲新生兒與世人分享的興奮。至於未來這家新創公司將走向何方?是否會成長上市還是被併購出場?繼續看下去吧!

青銀共創故事2

老張五十幾歲了,年輕時跟曾幫父母一起經營住家附近的傳統店舖(比柑仔店好一些的雜貨店)。但隨著各式連鎖加盟店、量販店,以及網路電商的發展,傳統店舖經營不下去而收掉了。老張後來赴大陸做生意賺了一些錢後回來臺灣,已經可以退休與老婆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但終究放心不下自己的寶貝兒子,因為現今世道不好,年輕人很難找到一份不錯的正職。老張因緣際會下跟朋友合開了一間公司,專門自大陸採購進貨,再於臺灣的網路店商平台上架銷售。老張當老闆,讓兒子當總務從做中學。雖然老張曾經營過實體商店,但電子商務有很多眉角,沒繳學費的他其實也是一知半解。父子倆這一對門外漢從一開始慘澹經營,雖曾被行家拐騙,但終於一路摸索出採購與銷售的門道,業務也蒸蒸日上。老張回首父子倆共同創業的過程,曾經賭氣吵架,還好沒鬧翻,希望兒子接手後能體會父親的苦心!

中年失業者重返職場不容易,有的是另尋新東家繼續寄人籬下謀得一職,有的是另起爐灶開創新事業,也有的是夾在中間加入共享經濟與零工經濟的行列開Uber 或經營Airbnb 出租房屋,接案計酬,處於僱傭與承攬光譜兩端之間的灰色地帶。中年失業再出發,除了經濟上求得溫飽或是希望能夠發大財之外,更希望心理上能平靜安穩,順利銜接到老年生活。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另有云:人生七十才開始,那麼在中年時期縱使遇到失業的困境,也只是人生的小波浪,要能乘風破浪也希望隨遇而安!

【附註】

1.  參見本刊第405期《人生下半場:中年失業的危機與轉機》一文。

2. 參見本刊第407期《中場休息:中年失業不失志》一文。

作者/陳佑寰(執業律師)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會計研究月刊,原標題:老兵不死:中年失業再出發

責任編輯/周岐原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