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新媒體不可逃的命運,你得做更多才能趕上紙

2014-02-10 12:06

? 人氣

階層邏輯應該一致,閱讀動線應該考慮讀者理解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調查事件簿」在 RSS 區卻有另一個名稱叫做「新聞懶人包」。同一個專欄在網站不同地方命名不一致,這應該算是基本功的錯誤吧。

這種事情在複雜網站應該用變數化的方式處理,就是分類 ID 是一回事,顯示在畫面的是另一個外顯名稱資料庫,網頁上用「指定 ID 但顯示外顯名稱」的方式指定,這樣不管怎樣改名稱,都不會不一致。

再加上未來如果要做簡字版的話,變數化更是必經之路。大部分支援多語系的開源程式都是用這種方式處理外顯名稱的。

四、編輯主導和讀者主導

報「紙」時代是編輯主導的時代,網路時代大部分媒體卻都變成讀者主導了,連紙版本最後也要向讀者靠攏。最吸睛的,最刺激的,最激發腎上腺素的,以及讀者點閱最多的,就列為頭條。至於重不重要,關不關鍵,意不意義,都不重要。

傳統媒體頭條幾乎全面沉淪。

雖然克雷薛基大力強調,編輯將在網路時代被「大規模業餘化」的社群篩選所淘汰,但眼光永遠是編輯最寶貴的資產。能不能把被動接受的「最多閱讀」,轉成主動呢?

最多閱讀的第一個層次是「哼,放這條一定會爆」。你知道讀者的口味,知道讀者要什麼,到處找驚悚、八卦、踢爆、正妹……但這只能成就一個在讀者喜好上逐浪沉浮的媒體而已,沒有價值觀,也沒有節操。

能不能給我們第二個層次的版面呢?「這條看起來不怎樣嗎?讓我告訴你關鍵何在,大脈絡底下的意義是什麼,這麼嚴重的事,你非看不可」。

很多人厭煩了唯眼球是尚媒體的瑣碎化與環宇搜奇化,新聞娛樂化可以吸睛,這不值得反對,但只有娛樂而沒有新聞,才會讓人失望。台灣新聞媒體的沉淪,不是有沒有國際新聞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有意義新聞的問題。

線上媒體有夠多的彈性,應該要有一個版面明白標出「這裡是我的編輯判斷所決定的新聞,我根據重要性、關鍵性、影響性等傳統指標,提出我的編輯見解。你如果要找意義取向而不是娛樂取向的新聞,請看這裡。」

這裡並不是主張要消滅娛樂化的新聞,那太不切實際了,我的意思只是說,新媒體有能力做出 A 版、B 版嘛,A 版意義、B 版娛樂,這樣不是兩種流量都可以抓到嗎?

五、脈絡

傳統報紙版面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在視覺空間裡安排相關新聞,整合成小專題。而我發現這件事在線上媒體竟然特別困難。

你在索引頁點進某條新聞,看完才明白它應該屬於某個小專題的一部分,可是其他部分在哪裡?如何能快速找到那一則勾玄提要,講述來龍去脈的主文呢?它們在目次頁看起來都一樣,沒有主從或階層的提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