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維持現狀?守護台灣?一中各表?BBC:這是年輕人捍衛台灣及未來之戰

2020-01-10 19:3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兩岸分裂分治超過70年,台灣民主化後經過多次選舉,人們的主體意識增強,如今更因中國對台灣的強硬態度及香港「反送中」示威,使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主權個體」意識越加強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天下雜誌》針對「台灣」與「中華民國」的認同差異調查指出,有超過六成的民眾都認為自己是台灣人。20到29歲的年輕人有超過八成自認是台灣人。

雖然台灣認同增加,但歷屆台灣總統選舉,仍擺脫不了兩岸問題成為選戰主軸的窠臼。2020年各總統候選人口徑一致,公開宣示要捍衛中華民國(台灣),守護台灣人享有的民主自由,不過如何帶領處在美中對峙夾縫中的台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各候選人仍未有明確論述,面對未來仍有諸多挑戰。

反對「一國兩制」的共識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宋楚瑜、韓國瑜、蔡英文都強調要捍衛中華民國,但有學者稱三人都沒有對台灣出路提出有力及可行性的論述,也無全盤、綜合、深度以及長遠的考量。

蔡英文稱要抵抗中國勢力,通過國防、自主經濟和立法等來防止中國滲透台灣社會。韓國瑜則要重建對話機制,並提出台灣民主化供大陸借鑒的主張,而宋楚瑜則表示兩岸「維持現狀」及對等協商。

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時,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針對兩岸問題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韓國瑜現今仍然持續同樣論述,至於蔡英文當年則表示「守護台灣」,除了維持和平現狀,還要守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價值,與2020年沒有不同,兩人都未提出新的「兩岸方案」。

台灣與中國
學者稱三名候選人都沒有對台灣出路提出有力及可行性的論述。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及企業學系副教授孫國祥對BBC中文分析,各候選人兩岸主張及對台灣出路就基本延續兩黨的基線主軸,沒有太多想像和執行力。

不過若仔細比較,由於中國對台灣的各種打壓,蔡英文面對中國已不再走溫和路線,反對中國政府威脅的立場及論述與四年前相比,更加強硬,轉守為攻。

2019年12月唯一一場台灣總統選舉辯論中,「一國兩制」成為辯論焦點,蔡英文一再表示反對「一國兩制」並批評韓國瑜因人民壓力大才反對「一國兩制」。

韓國瑜回應:「我們是選總統,支持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不是選票考慮,而是我們的信念,是台灣的價值,不要去抹黑。用擠牙膏的方式把我擠到『一國兩制』上非常沒有水平。」

雖然在反對「一國兩制」上交鋒,但較為親中的韓國瑜面對中國,在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上與蔡英文站在同一陣線,也成為台灣人的共識。

「我是台灣人」

除了越發強烈的反「一國兩制」共識,「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也愈加清晰。台灣輔仁大學法律系學生劉家杭對BBC中文說,中國對他來說就是另外一個國家。面對中國,他認為台灣有足夠的伙伴來對抗中國侵略,國土大小和人民多寡和發展的產業會不同,台灣小國有小國的生存方式,可以「走一條自己的路,不用跟中國比賽。」

除了劉家杭,任職於餐飲業、今年24歲的葉妤欣的也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葉妤欣看到2019年「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發生「反送中」示威,及中國對台灣的持續施壓,覺得主權非常重要。她觀察到蔡英文對香港強烈表態支持力挺,但韓國瑜相對曖昧。因此擔心若較親中的韓國瑜當選,台灣未來可能變成香港。她向BBC中文強調:「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你不知道韓國瑜當總統後可能會和中國有什麼交換。」

不同於年輕一代,台灣一棟156年歷史的老宅主人林俊銘就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他向BBC表示:「我不能抹掉我不是中國人,華人不等於中國人,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代表整個大中華或所有華人。」

台灣公民老師黃益中向媒體表示,身份認同與生長背景有關係,老一輩的人因為來自大陸或教育影響,認為中華民國是秋海棠包括對岸,所以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台灣社會彌漫一股這次總統選舉相當重要的氛圍,澳洲中國研究通訊《中國內參》(China Neican)聯合編輯倪亞當(Adam Ni)認為,此次選舉的重要性,在於選舉結果勢必影響台灣定位及兩岸局勢,同時牽動著台灣國防和自身經濟結構。

倪亞當對BBC中文說,「若韓國瑜當選,在他的領導下,兩岸關係會更緊密,台灣會逐漸邁向與中國統一的步伐前進」,「若蔡英文當選,可能會採取維護台灣政權獨立的措施。」

他解釋,蔡英文雖然強調「維持現狀」,但是北京與台北對於「現狀」的定義明顯不同。

台灣學者孫國祥則認為,2020年台灣大選主要是決定「要不要」以及「如何」與中國大陸交往,台灣是否在維持主體性的前提下與中國交往,又或是一交往就會逐漸喪失主體性。

孫國祥也指出,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要性也與政黨自身利益有密切關係,國民兩個政黨都認為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身的手中。國民黨擔心蔡英文繼續執政代表中華民國將會不在或變質,而民進黨則擔心韓國瑜當選後台灣主體性不保。

台灣未來

有了共識,但面對未來台灣該何去何從?台灣年輕人考量實際面,能維持現狀最好。葉妤欣向BBC中文說:「我當然希望台灣有天可以變成獨立國家,但在中國打壓下及現金國際情勢下不太可能,因此也不抱期待。」

她認為,保持現狀, 維持現有的民主自由,而面對中國希望能溝通,若無法溝通也不要互相交惡。

現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實施「新南向政策」,試圖減弱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過去四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依賴雖略微下降,但仍佔三成以上。

在軍事國防上,蔡英文加強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並向美國購買軍備外,也主張自行建造軍艦,並在總統辯論時透露建造潛艦的廠房現在正在蓋。

韓國瑜表示「戰爭沒有贏家」,強調他若當選,會發展「無人化、智慧型、小而美」的軍武,但是有絶對嚇阻力。宋楚瑜則表示要自製、發展基本國防的武器和戰力。

蔡英文和韓國瑜都未明確提出台灣出路或如何解決兩岸問題。台灣學者孫國祥說:「在台灣講統、獨都不行,因此蔡英文也沒有出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韓國瑜的親中論述則指示為保有支持國民黨的選民,也沒有新的論述。

但他強調,台灣已經逐漸從過去捍衛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轉變成捍衛台灣社會的持續,擔心台灣內部遭到中國勢力從各方面進入,而漸漸改變現有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2019年12月總統選舉辯論時,韓國瑜在回答中央社提問時表示「習近平主席說要『一國兩制』統一台灣,台灣人要不要聽?」,並稱該問題把「台灣狹窄化,可憐啊!意識形態自己把自己綁起來了。」

台灣對於兩岸論述仍是緊貼著中國說法,並沒有話語主導權,在辯論上雖然有就台灣未來有所討論,但仍然不是的辯論主軸,反而多是候選人之間的互相個人攻擊。倪亞當分析,在全球民主體制上都正在發生的類似台灣的狀況,面對日益嚴重的政治極化、資訊爆炸及同溫層現象等,這些都會影響總統選舉的樣貌。

Xi Jinping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紀念會上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議

台灣傳播學者、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溫偉群向媒體表示,台灣從1994年起開始舉行總統辯論會,因為辯論時間長,流於「只看自己想看的、各取所需」,達不到有效溝通的效果。

面對中國在世界日益強大及持續對台灣施壓,台灣人已凝聚主體、主權共識,但對未來卻仍無清晰面貌,2020年1月11日台灣經歷選舉,翻開嶄新一頁後,如何再往前進,仍懸而未決,挑戰仍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