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

2013-08-01 17:52

? 人氣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是一種貨幣政策,又稱為「定量寬鬆」,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給量,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可以簡化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央銀行一般在執行貨幣政策的時候,大多是以特定的短期利率(例如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為操作目標,是一種「管價不管量」的政策。QE政策則是中央銀行將操作目標由資金價格(短期利率)轉為資金數量,以確保金融體系的資金供給量維持寬鬆,理論上是一種「管量不管價」的政策。

量化寬鬆的「量化」指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指降低銀行的資金壓力。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公債、商業本票或資產抵押證券。這些措施都會壓低公債殖利率(yield)和銀行同業隔夜利率,銀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報酬,從而紓緩整體市場的資金壓力。

根據部分準備金制度,銀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其餘的資金可作貸款之用。從QE過程中增加的存款,銀行可通過借貸,再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即存款倍數效應(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設貨幣流動性平均值是10次交易,QE每創造1萬元資金,可產生的最終貨幣供應即為10萬元。

QE雖然經常被形容為「印鈔票」,但通常只是調整電腦帳目。一個國家要實行量化寬鬆,必須對其貨幣有控制權;所以歐洲央行(ECB)可以實施QE,但是歐元區成員國不能單方面推行。

當一個國家無法只靠降息來增加貨幣供應,央行便可能訴諸QE,這時基準利率通常接近於0。日本銀行(BOJ)於2000年代初期實行QE以對付通縮。針對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以QE應對。英國英格蘭銀行(BOE)也同樣以QE作為金融政策以減低金融危機的衝擊。

近代最先採用QE政策的國家,其實是飽受通縮之苦的日本。2001年日本央行採用新型態的貨幣政策工具,亦即一種以零利率為基礎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主要作法是將大量資金注入銀行體系,讓長短期利率都處於低水平,期望藉此刺激經濟增長,對抗通貨緊縮。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由於美國聯邦利率已經趨近於0,無法以傳統貨幣政策改善經濟問題,於是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大舉推出QE政策,購買長期債券,提升美國長債價格並壓低利率,至今已推出三輪。目前實施中的QE3沒有明確的退場期限,將持續實施至就業市場復甦為止。

QE向本國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大幅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最終期望所有借款者都能受惠,並且促進消費,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一般來說,QE有助紓緩或遏阻經濟成長逆轉的影響。然而QE若控制不當,也將為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投下不定時炸彈,包括失控的通膨、四處流竄的熱錢、價值過度高估的資產、失序的匯率市場、泡沫經濟破滅等等,都是QE的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