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從華郵出售看媒體與權勢互動的改變

2013-08-09 16:33

? 人氣

網路鉅子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網路鉅子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歐洲傳統上有貴族,號稱民主堡壘、平民社會的美國,也有一些「隱性貴族」,最著名的當然是美國政治第一貴族甘乃迪家族;才把華盛頓郵報賣掉的葛蘭姆家族,也是美國一個「統治華府」80年的長青權勢家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貫穿郵報最重要年代的葛蘭姆夫人,來自法國的猶太家庭,父親梅爾是著名金融家,二戰前就應胡佛總統之邀出任聯準會(FED,等於美國的中央銀行)主席;戰後又應總統杜魯門之請,接掌世界銀行首任總裁;葛蘭姆夫人小時隨父母到歐洲,就見過如愛因斯坦、居禮夫人等名人。梅爾在1933年買下破產被拍賣的華郵,至此開啟家族80年的媒體權勢事業。

由於梅爾唯一的兒子是醫生,無意接掌家族事業,因此最後由女婿菲利浦.葛蘭姆(,菲爾)接手。菲爾是那一代的佼佼者,三十歲接掌郵報發行人,讓郵報逐步開始邁向一份偉大的報紙之途。不過,菲爾一半是發行人,一半是政治家,以現在的標準看,完全逾越媒體應有的份際。

幾件事充份顯示這種「政媒複合體」的特性。在那個還是「黑白分明」的種族隔離時代,1949年發生一次黑人爭取進入只有白人能進入的游泳池事件,郵報淡化處理,負責的布萊德利(新聞史上最著名的總編輯,水門案就是他擔任華郵總編輯時挖掘出的新聞)在辦公室大發雷霆,說到一半,菲爾出現,拍拍他的肩膀把他拉進辦公室,裡面有內政部長、助理部長、及總統特別顧問,菲爾要布萊德利把事件說一次;然後轉頭對官員說,如果不取消游泳池僅限白人的規定,這個新聞就要上郵報頭版,結果就達成協議。他成功的達成一件好事,但方法卻是逾越媒體該有的份際。

196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菲爾原先是力捧詹森,後來則促成詹森成為甘乃迪的副手。他與甘乃迪是好友─或說情同兄弟,他甚至跟甘乃迪討論內閣人選、代其出馬與可能人選談職務。這種親密關係,對媒體是一種傷害─如古巴事件時,郵報就會應白宮之請,由菲爾下令壓下新聞;但也有好處,能得到直通最高層的消息;郵報在猜測誰出任新的國務卿時,最後由菲爾親自打電話給甘乃迪證實人選。

這種政治、媒體兩種權勢的「複合體」,也曾出現在台灣。在那個國民黨掌握一切的威權時代,台灣兩大報的老闆─中時余紀忠、聯合報王愓吾,都是國民黨中常委。他們在護衛黨國利益的同時,也嘗試在威權體制允許範圍內推動改革。在蔣經國總統過世,推選李登輝繼任黨主席的中常會上,主持的主席正是余紀忠,他在最後「推了一把」,讓李登輝順利當上主席,阻卻了保守派的反撲。每次內閣改組時,兩大報拼人事案獨家,也時常要由老闆作「最後查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