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軍備競賽起跑?陸媒:面對美國威懾,中國必須提高軍費、加強戰略核武

2016-12-14 16:47

? 人氣

中國九三大閱兵(美聯社)

中國九三大閱兵(美聯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近來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還揚言有可能揚棄「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官媒除了痛批川普本人,更聲稱中國的軍費和戰略核武都還不夠,沒有讓美國感受到「真正的威脅」。言外之意:中國必須擴軍,尤其要加強戰略核武威懾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實際作法上,中國要加快部署「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實現戰略核潛艦長期戰備值班。東風-41型最大射程約1萬4000公里,搭載10個核彈頭,可由公路或鐵路機動發射,號稱能夠打擊地球上任何一個目標。

在潛艦方面,《新華社》今年6月公布解放軍海軍第三代攻擊型核動力潛艦「095型」、「095A型」的設計,兩型潛艦長115公尺、寬12公尺、吃水11公尺,水下排水量7900噸,工作潛深250公尺,最大潛深500公尺,單殼結構艇體,水下最大速度32節,自持力80天,成員130人。

《環球時報》14日發表〈社評:中國的軍費和戰略核力量都還不夠〉,首先引述英國《詹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的最新年度國防支出報告,中國今年的國防支出為1917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預估2020年時將達2330億美元,超過所有西歐國家總和;2025年將超過除美國之外所有亞太國家總和。

2016年美國的國防支出為6220億美元,英國538億美元排第3,印度507億美元列第4。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分別以487億美元和484億美元排第5和第6,日本417億美元排第八。台灣約100億美元。

美國對中國充滿「戰略傲慢」主要原因:軍事優勢

《環球時報》指出,西方國家對中國國防預算的評估往往高於中國公布的數字,北京通常視為西方輿論宣揚「中國威脅論」的表現。但「客觀說來」,中國的國防預算和有效國防實力都未讓美國感受到「真正的威脅」。從川普近期幾次戳「一個中國」政策的表現看,美國對中國仍充滿「戰略傲慢」,最主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

因此《環球時報》認為,雖然中國軍費在往上走,但是軍備存量太少。日本的軍費雖然比中國差了一個級別,但是中國軍力尚需一段時間才能對日本形成絕對優勢。加上有美日同盟做依靠,東京頻頻在東海對中國進行軍事「挑釁」,擦槍走火的風險越來越高。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被美國盯上,視為最大潛在戰略對手。美國正在將大部分軍備調往亞太方向,施壓迫使中國讓步,這種思維已在華盛頓的中國政策打下深刻烙印。而且美對中國施壓的底牌是軍事實力,不斷通過在南海宣示航行自由等行動向中國炫耀「肌肉」。

大國不輕易開戰,威懾力具有決定性作用

《環球時報》指出,川普想要中國在經貿上對美讓步割肉,卻一竿子打向「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還是恫嚇中國,話沒說卻握著軍事牌要來「摳底」。中美這樣的大國不輕易開戰,形成戰略決心後,都要試圖「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威懾力」(嚇阻力)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

《環球時報》認為,中國正在成長為地緣政治巨人,但是它站起來時,尤其是面對敲詐和威脅時,軍力仍是一塊「短板」(弱點),補足這塊短板無疑是未來一段時間最緊迫的工作之一。

如何加強威懾力,「轉化率」最高的是增加戰略核武。中國的核武規模是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相對較小的,已經嚴重不適和中國所處的「世界第二」位置。中國的傳統思維是核武「夠用」就行了,但什麼叫「夠用」?隨著中國戰略風險的增加,這個概念也是變化的。

冷戰時期,中國不是頂級大國博弈的主角,如今中國已經被捲進大國博弈的風暴眼,光有「最低限度」的核武反擊力遠遠不夠。

中國對美國:海空軍規模沒必要比,但核武必須比

《環球時報》指出,中國是「積極防禦」的國家,不想當世界霸主,不會去另一個半球與美國較量,因此海空軍規模沒必要與美國比。但是在核武上,中國必須與美國比,不是比絕對的核彈頭數量,但一定要比質量,比有效的戰略核武威懾力。

換言之,中國需要逐漸做到核武威懾力與美國「同樣強大」,美國針對中國的核武威懾優勢應當降為零。只要美國對中國有一定比例的核武優勢,中國就會不時聽到美國鷹派領導人對中國強硬放話,美國軍艦就會來中國周邊挑釁。

《環球時報》強調,中國的核彈頭現階段遠遠不夠,假如現在中國核彈頭數量上千,剛剛勝選的川普絕不會把美國不必死守「一個中國」政策的念頭拋向世界輿論。如今中國必須加快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的部署,並且最終實現戰略核潛艦的長期戰備值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