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貿易戰制裁、對北京表忠心,為何不選陸股?阿里巴巴香港再上市,一石三鳥好處拆解

2019-11-25 14:10

? 人氣

這是因為近來拼多多、美團等對手,不斷在電商、外賣等領域挑戰阿里。面對競爭,阿里也開始撒錢收購:從20億美元收購網易平台考拉、7億美元參與網易雲音樂融資、33億美元增持菜鳥網路股權。這些交易動輒以億美元起跳,再加上資本支出,阿里的現金需求並不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赴港,阿里可籌資逾100億美元,相當於7個月自由現金流。這對它未來收購、研發都大有助益,這是阿里赴港賣股的最直接好處。

港交所因3大利益
不再求穩、改規則來迎接它

對港交所來說,阿里上市不只一圓它5年前錯過的遺憾,更有3大利益,一是讓港交所躍居2019年全球集資冠軍;二是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港股;三是帶動更多獨角獸赴港上市。這也帶來一個問題:股市究竟要穩健,還是要機會?

港交所過去求穩,5年前不肯接受「同股不同權」,以致錯失阿里。之後它修改規則,甚至不惜屈居第二上市地,讓新公司更易上市。近年來不少新創赴港掛牌,當中不乏垃圾,但只要有一個像阿里、騰訊那樣的黃金,就足以彌補。

港交所的轉變,對台灣亦有意義。今年前7個月,台股IPO家數比去年同期大減4成,這和當局對上市者從嚴把關有關,金管會就主張資本市場應「質量並重」。此舉好處是保障品質,代價是錯過可能大紅的新公司。

選擇沒有對錯,只有不同代價要付。港交所負擔不起錯失阿里的代價,從求穩健轉變為求機會。對「重質不重量」的台股來說,在資本市場全球競爭的時代,我們是否仍願付出錯失明日之星的代價?這是阿里二度上市帶給台灣的省思。

作者/楊少強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