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相信努力就可以改變未來:《恆毅力》選摘(3)

2016-12-26 05:50

? 人氣

但我們都是凡人,不免會感到失望,會顯露出不耐。在評斷對方能力時那一瞬間的懷疑,讓我們暫時忘了更重要的任務:想出下次如何做得更好。(圖/fkyj@pixabay)

但我們都是凡人,不免會感到失望,會顯露出不耐。在評斷對方能力時那一瞬間的懷疑,讓我們暫時忘了更重要的任務:想出下次如何做得更好。(圖/fkyj@pixabay)

希望 相信努力就可以改變未來

跌倒七次,爬起來八次的力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讚美努力,而非表揚天分,永遠有機會再試一次

說話的方式是培養希望的一種方法。不過,以身作則可能更重要,我們應該以行動證明我們真的相信人是有能力學習更好的。

作者兼社會運動人士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曾說:「孩子向來不擅長好好聽大人的話,但模仿大人倒是很有一套。」這是李文最愛引述的話,我看過他在好幾場KIPP 教師培訓班以這句話開場。

孩子(翻攝自YouTube)
作者兼社會運動人士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曾說:「孩子向來不擅長好好聽大人的話,但模仿大人倒是很有一套。」(翻攝自YouTube)

心理學家朴多恩(Daeun Park)在我的實驗室工作,她最近發現事實真的是這樣。她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她發現如果老師給成績好的學生特殊待遇,並且強調他們和其他人的差異時,會在無意間灌輸小學生固定思維。那一年間,學生會漸漸偏好簡單的遊戲和習題,「為了獲得許多特殊待遇」。到了年底,那些學生比較可能認為「每個人有固定的智力,大致上是維持不變的」

同樣地,杜維克和合作的研究者也發現,家長看到孩子犯錯時,如果表現出「犯錯是有害、有問題」的反應,孩子比較容易養成固定思維。即使家長自己說他們有成長思維,結果還是如此。孩子無時無刻都在觀察我們,模仿我們的一舉一動。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企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珍妮佛.查特曼(Jennifer Chatman)和合作研究者最近調查財星千大企業員工的思維角度、動機和幸福感。他們發現,每家公司的內部對思維都有共識。在固定思維的公司,員工會認同以下敘述:「說到成就,這家公司似乎認為人有一定的天分,能改變的程度不大。」他們覺得公司只重視少數優秀員工,對其他員工的發展不太在意。這些受訪者也坦言他們會為了升遷而隱藏祕密、投機取巧、搞小動作。相反地,在成長思維的文化中,員工表示「同事值得信賴」的比例高了47%,認為「公司鼓勵創新」的比例高了49%,認同「公司支持冒險」的比例高了65%。

你如何對待表現優異的高成就者?別人讓你失望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我猜,無論你多認同成長思維,你在不知不覺中還是會從固定思維出發。至少,杜維克、賽里格曼和我是如此。例如,我們指導的研究生提出不夠水準的研究計畫時,我們都知道我們想要怎樣回應,我們都希望當下的直覺回應是平靜、鼓勵的,我們都想對錯誤抱持「沒關係,從這裡可以學到什麼?」的態度。

但我們都是凡人,不免會感到失望,會顯露出不耐。在評斷對方能力時那一瞬間的懷疑,讓我們暫時忘了更重要的任務:想出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現實情況是,多數人的內心除了有成長思維的樂觀,也有固定思維的悲觀。認清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很容易犯下只改變口頭說法,但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和行為都沒改變的毛病。所以我們該怎麼做?第一步是注意自己是否言行不一。當我們無意間落入固定思維時(每個人都會),只要承認「跳脫悲觀、固定的世界觀」真的很難就好了。杜維克的同事蘇珊.麥基(Susan Mackie)常和企業執行長合作,她鼓勵他們幫自己內在的固定思維角色取名字,以後遇到狀況時可以說:「糟糕,我今天又把控制狂克萊兒帶來開會了,請讓我重來一遍。」或「負荷超量的奧麗維亞又忙昏頭了,你可以幫我一起思考這件事嗎?」

總之,培養恆毅力需要認清一點:人有能力變得愈來愈好,漸漸成長。就像我們想要培養跌倒再爬起來的能力,當我們周遭的人嘗試某件事,結果卻不如人意時,我們也應該相信他們,因為永遠還有機會再嘗試一次。

學習懷抱希望

整體來說,以上提出的所有證據顯示:對能力抱持固定思維,會使人以悲觀的方式詮釋逆境,會進一步使人放棄及迴避挑戰。相反地,成長思維使人以樂觀的方式詮釋逆境,會使人堅持下去,尋求新的挑戰,變得更堅強。

轉換思考的角度,人生瞬間大不同!(圖/河村友歌@PAKUTASO)
成長思維使人以樂觀的方式詮釋逆境,會使人堅持下去,尋求新的挑戰,變得更堅強。(圖/河村友歌@PAKUTASO)

關於如何靠自己學會懷抱「希望」,我的建議是依序採取上面的步驟,並自問:「我如何加強這一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更新你對智力和天分的看法。

杜維克和合作研究者想要說服大家相信,智力或其他的天分都是可以努力改善的。為此,她從解釋大腦開始做起。她提到頂尖科學期刊《自然》上刊登的一項研究,那項研究追蹤青少年的大腦發育。很多參與研究的青少年在研究期間(十四歲至十八歲),智商都增加了,可見智商並不是一輩子固定的,這個事實常常令人很訝異。杜維克也說,受試青少年的大腦結構出現顯著的改變:「數學變好的孩子,強化了與數學有關的大腦區域。英文變好的孩子,也出現同樣的情況。」

杜維克也解釋,大腦的調適力很強,就像肌肉愈鍛鍊會愈強健,大腦努力克服新挑戰時,它本身也會改變。事實上,人生中沒有一個時刻的大腦是完全「固定不變的」。

《恆毅力》書封。(天下雜誌出版社提供)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竟能力》書封。(天下雜誌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