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脆管」到底是什麼?你最熟悉的經典小吃黑白切,原來是豬的這些部位!

2019-10-31 10:00

? 人氣

膀胱位在小腹,和腎臟稱作腰子的命名方式相同,稱膀胱為小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天梯:上顎軟骨

在某些店家或滷味攤的櫥窗或架上會擺著一卷一卷、富有平行紋路的白色部位,乍看之下以為是刻花、川燙過的烏賊肉,在菜單上以形象化的「天梯」稱之。這個神秘部位,其實是豬的上顎軟骨,可別以為是海鮮喔!由於富含膠質所以吃起來口感爽脆,若是有讀者沒試過,下次經過有販售的小吃店時不妨點盤來嘗鮮。 

不只是吃肉,還要講究其部位

如前面所述,黑白切主要是豬隻的內臟、器官各部位組合而成的小菜。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生活相較以往富足,現代的黑白切中,增加許多肉類品項。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豬肉的名稱與部位分類非常浩繁,這邊簡單介紹黑白切菜單上最常見的幾種肉,其命名方式主要也是以所在部位、形狀或口感而名。

菊花肉∕嘴邊肉:臉頰肉

第一次聽到菊花肉,可能會以為來自於俗稱「菊花」的肛門部位,其實菊花肉來自於下巴到臉頰的肌肉,因為肌肉紋路呈現放射狀,形似菊花,因此得名。以嘴邊肉稱之,就更容易讓人望文生義了。

松阪肉∕玻璃肉:豬頸肉

不只是在小吃店,在燒肉店也經常可以看到,卻不知所在部位的分切肉品,首推大概就是松阪肉了。松阪肉位於豬的頸部,在豬頰連接下巴之處,被層層脂肪包覆,需要小心清除,才會露出巴掌大的肉。據傳松阪豬名稱由來,最初是業者意外發現此部位的口感不輸給日本和牛「松阪牛」,故取自松阪肉;又因為口感爽脆,被稱為玻璃肉。每隻豬能取下的松阪肉,只有頸部兩側加起來大約六兩重(225 公克),所以價格十分高昂,又被稱為「黃金六兩肉」。

二層肉∕離緣肉:僧帽肌

在人體背部肩胛骨的附近,有一塊倒三角形的肌肉,負責維持肩、頸的穩定性,這塊肌肉因為形似西方僧侶的帽子,被稱為「僧帽肌」,又叫做斜方肌。而在豬隻身上,頸部延伸下來的這兩片薄薄僧帽肌,看起來好像與脊椎的肌肉分離一般,臺語稱為「離緣肉」,聽音生義,寫作中文便成「二層肉」。每隻豬也只有兩片二層肉,肉量雖然比松阪肉多一些,但也是十分珍貴,因此價格同樣偏高。相較於松阪肉的脆,二層肉的口感十分軟嫩,在饕客市場中亦有擁護者。

肝連∕隔間肉∕條仔肉:橫膈肌

在小吃攤上常常看到「肝連」這個品項,指的是區隔胸腔與腹腔的大片肌肉──橫膈。會稱為肝連,感覺和肝臟關係密切;但這塊肌肉和肝臟唯一的關係,大概就只是肝臟上緣緊貼橫膈吧!因為橫膈分開胸腔與腹腔,所以,在中部地區,產生了隔間肉這種形象化的名詞。也因為橫膈形狀扁平,會切成條狀上桌,和其他部位的肉可以切成片狀,有很大的不同,遂「條仔肉」就成此部位的標準名稱。

結語

儘管隨著時代變遷,直至今日無論是黑白切或者香腸熟肉,目標客群都和當年不同,已轉型成人人都能消費的起的日常小吃。此外,煮法也從最簡單的水煮,到加入滷包與特色醬汁,甚至採用燒烤與油炸等,讓這些食材的面貌與風味更加豐富與精采。黑白切菜單上的專有名詞其來有自,了解其名稱由來,除了可以滿足身為一個饕客的好奇心,在科學上也能對豬隻的解剖部位更加了解。

這些小吃滿足了臺灣人民的口腹之慾,也一代代的沿襲傳遞至今。透過這些特殊的「黑話」,傳承屬於地區與時光的記憶。希望讀者透過這篇文章的介紹,以後在店家櫥窗前面對這些讓人眼花撩亂的腸、管或肉品時,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地和老闆點菜。

圖二:豬隻身上各種不同部位的肉類名稱。
圖二:豬隻身上各種不同部位的肉類名稱。(圖/ 科學月刊)

撰文/張景淞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學月刊

◎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