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台梵中美四角關係,陳建仁送教宗之禮包裹著台灣困境

2019-10-16 16:50

? 人氣

副總統陳建仁(左四)拜訪明朝傳教士利瑪竇在義大利的故鄉,並與主教馬可尼(左三)合影。(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陳建仁(左四)拜訪明朝傳教士利瑪竇在義大利的故鄉,並與主教馬可尼(左三)合影。(總統府提供)

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近四年,身為天主教徒的陳建仁三度拜訪梵蒂岡,鞏固在歐洲的最後邦誼。看到陳建仁獻上的《利瑪竇傳》紀錄片,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難掩喜悅之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很敬愛中國,當我讀到利瑪竇生平時,發現他有著和我一樣的感受。他懂得與這個偉大的文化對話,與之相遇。」方濟各二○一六年接受《亞洲時報》(Asia Times)專訪時,首次暢談他的「中國夢」。

《中梵協議》立下友好基石

以利瑪竇為榜樣,教宗方濟各的中國夢是以北京為出發點,並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對話的主體,儘管在一九四二年時,教廷是與在重慶的中華民國政府建交。其實教廷的中國夢裡,台灣也有一席之地,從五二年起,教廷駐華使館落腳台北,代表著大中華地區,可是這番定義卻讓尋找國家新定位的台灣進退兩難。

讓教宗眉開眼笑的《利瑪竇傳》,也交織著台灣糾結的文化認同與複雜的外交處境,與教廷交朋友時,「反中」的台灣政府還是搬出孺慕中國的傳教士。在參加英國樞機主教紐曼(John Henry Newman)等五人的封聖彌撒前,陳建仁前往義大利東部的馬切拉塔(Macerata)拜訪利瑪竇的故鄉,受到主教馬可尼(Nazzareno Marconi)的親切歡迎,但當地媒體指出「這是私人的訪問」,撇清政治意涵。

人口四萬多的小鎮是兩岸角力的方寸之地,台灣的訪問團絡繹不絕,北京的國家漢辦在這舉辦利瑪竇的研討會,上海也藉著文化交流之名,送出與耶穌會士交好的徐光啟雕像,交換馬切拉塔的利瑪竇塑像。

從若望保祿二世開始推動的中、梵對話,歷經跌宕起伏、猜忌互斥,終於在去年奠下一塊基石,簽署《中梵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與北京交手三十多年的切利(Claudio Celli)總主教說:「一旦門打開了,就不會再關上。」無畏諸多批評,教宗方濟各堅定落實協議,今年雙方「試車」,內蒙古與漢中兩位主教的祝聖典禮上都提到「此人選經教宗同意」,證明北京承認教宗是中國教會領袖的地位。

比起達賴喇嘛面臨的打壓,中共對教廷做出了不尋常讓步。眼看北京與梵蒂岡愈走愈近,陳建仁謹慎地表示:「我們祈禱這是中國邁向宗教自由的第一步。」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AP)
教宗方濟各積極強化與中國關係,更實現中梵簽署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歷史性突破。(AP)

龐佩歐批判中國,凸顯美梵歧異

推動宗教自由也是美國的外交政策,台灣連續兩年高調參與在華盛頓舉辦的「促進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身為全世界十三億天主教徒的精神堡壘,梵蒂岡捍衛宗教自由也是責無旁貸。「台灣是跟著美國喊,但美國是把宗教自由當做工具,這是可以理解的策略。」一名熟悉國際外交史的台灣學者提醒:「不過要小心美國與教廷的關係,美國教會的保守派一直在攻擊教宗,台灣不要淌這混水,分際要拿捏得很好。」

陳建仁抵達梵蒂岡前,美國國務卿龐佩歐(Mike Pompeo)前腳剛走。在美國駐教廷大使館與教廷外交部合辦的「人性尊嚴」研討會上,龐佩歐以維吾爾人達吾堤(Zumrat Dawut)遭到毆打為例,痛斥中國政府把上百萬伊斯蘭教徒送進再教育營,並指出基督教徒也受到迫害。「當一個國家絕對統治,神就是權威的威脅。」美國國務卿點名:「中國、古巴、伊朗、敘利亞與緬甸都是侵犯人性尊嚴與宗教自由的國家。」

龐佩歐坦承美國與梵蒂岡有許多分歧,但不放棄拉攏盟友,「在最基本的人性尊嚴與宗教自由上,這些議題超越每天的政治運作,我們應該一起向前邁步。」他在聲色俱厲的發言後,揚長而去,不顧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將在下午發言。

雖然龐佩歐不在場,帕洛林迂迴點出與美國不一樣的路線,教廷捍衛宗教自由時不分意識形態、政權形式,也不涉及政治與經濟利益。他意有所指地說:「必須遏止藉著捍衛宗教自由之名,販售武器。」教宗方濟各推崇的模式是,在全球譴責緬甸迫害羅興亞人之際,號召七十多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宗教代表面對面溝通,理解各方的處境。

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也說:「宗教不該招來戰爭或煽動仇恨情緒、極端主義,也不該引發暴力或流血。」他接著指出:「固然要譴責對宗教自由的迫害,但更珍貴的是編織促成宗教領袖、宗教人士抱著善意、培養寬容、博愛和健康的多元主義。」

在香港問題上教會保持冷靜

川普(Donald Trump)領導的美國政府走上一意孤行的單邊主義,與教宗方濟各的多邊主義漸行漸遠,雙方在移民、氣候變遷等議題也是立場迥異。川普在競選時主張在墨西哥邊境築牆,方濟各批評:「這樣做,稱不上是基督徒。」就在龐佩歐訪問羅馬之際,川普加碼表示,有意挖掘「護城河」放入鱷魚嚇阻非法移民。

美國宗教大使布朗貝克(Sam Brownback)仍希望梵蒂岡成為親密夥伴,「就像冷戰時期的若望保祿二世與雷根(Ronald Reagan),當梵蒂岡與美國真正合作時,我們可以撼動天堂和地球。」

布朗貝克的期望是中共的大忌。致力與北京改善關係的教廷一再強調,無意改變世俗國家政權,並淡化在蘇聯、東歐共產黨瓦解的角色。事實上,若望保祿二世雖然反共,但穩住了波蘭團結工聯的革命衝動。「若仔細研究團結工聯,會發現他們的行動非常聰明,不會在關鍵時刻過度施壓,因為背後有天主教會在下指導棋。」一名教廷專家指出。

香港抗議延燒四個月,台灣認為有損中、梵關係。但教廷要求香港天主教會冷靜,仍與北京保有默契,「中共知道教會是被動的,是年輕人讓主教、神父不得不參與。」在香港傳教四十多年,並長年參與人權運動的義大利神父甘浩望(Franco Mella)說。

華盛頓與教廷「神聖聯盟」瓦解

梵蒂岡與北京關係改善,有助於傳播人權等價值,美國卻不樂見。「華盛頓的反對無關宗教自由,而是政治考量。當美、中較勁時,最好天主教會也和中共不和。普世價值需要長時間耕耘,但政治攸關眼前利益。」米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喬瓦尤里(Agostino Giovagnoli)解釋。

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外交政策轉向軍事主導,教廷二○○三年苦勸小布希(George W. Bush)不要出兵伊拉克未果,兩者間的「神聖聯盟」瓦解。教廷一語成讖,中東落入長年的衝突。教宗方濟各擔憂,全球正在落入碎片化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列強爭霸之際,台灣要有勇氣和智慧,才能保住在亂世中生存的一線希望。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傑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