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諾貝爾科學獎得主越來越「大器晚成」 和平獎得主年齡層卻逐漸下降?

2016-10-08 21:34

? 人氣

諾貝爾物理學獎、醫學獎、化學獎得主顯然越來越「大器晚成」,現在的科學家要等待多年才能獲得嘉獎。(BBC中文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醫學獎、化學獎得主顯然越來越「大器晚成」,現在的科學家要等待多年才能獲得嘉獎。(BBC中文網)

迄今為止,今年已經公布的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72歲,如今好像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才能得獎,幾十年前可不是這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醫學獎、化學獎的得主都是男性,至少65歲,多數都在72歲以上。但在20世紀的前50年,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才56歲。現在的物理獎得主一般是將近70歲的老爺爺,但當年得獎者的平均年齡才47歲。

從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到現在,所有傳統自然科學領域都有一個顯著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

常有人說,幾百年前的某某作家或哲學家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讀盡世間書」的人,儘管類似的說法不一定可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類的知識總量確實越來越大。那麼,是不是因為如今人們掌握的資訊及理論太多,才導致科學家到了晚年才能實現科學突破?

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的館長卡爾斯特蘭(Gustav Kallstrand)說,100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1千名物理學家,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100萬人。他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獲得諾貝爾獎的等待時間越來越長了,你取得科學突破後並不能馬上獲獎。」

即使今日的科學家在年輕時獲得重大發現,然而成就突出的科學家成千上萬,而且諾貝爾獎委員會對科學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要獲獎可能要等很多年。

不過,這個說法的說服力也有限。比起100年前,現在世界上的文學家、經濟學家、和平鬥士的人數也大大增加,但文學獎、經濟學獎、和平獎得主的年齡變化趨勢與科學獎得主很不一樣,文學獎與經濟學獎得主的年齡都沒有明顯地上升,和平獎得主的年齡甚至下降了。

另外,為什麼物理學獎得主比醫學獎得主的年齡「變老」得更快呢?這可能和20世紀初期量子力學興起引發的科學革命有關。

卡爾斯特蘭說:「20世紀初期,物理學迅速發展,許多年輕的物理學家在短時間內做出許多重大發現。」諾貝爾獎委員會當時就認識到這些成果的價值,他說:「委員會對此很關注,他們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因此很快就對相關成果做出表彰。」

193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及英國理論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因為量子力學的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兩人都年僅31歲。

當時由於量子力學興起,科學界掌握了一套全新的研究工具,因此能很快取得科學發現,曾有一個科學家這樣描述那個時代:「即使是平庸的物理學家也能獲得重大的物理發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