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亞洲頭號工業強權:《強國爭霸南海夢》選摘(3)

2019-09-20 05:10

? 人氣

日本政府親自花了二千萬美元買回釣魚台收歸國有,中國方面憤而回擊,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釣魚台/尖閣諸島因而成為全球另一個衝突引爆點。

日本政府親自花了二千萬美元買回釣魚台收歸國有,中國方面憤而回擊,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釣魚台/尖閣諸島因而成為全球另一個衝突引爆點。

和南海諸島的主權爭議一樣,東亞的衝突引爆點也在幾個鞭長莫及且妾身未明的小島身上,總共有八座。其中三座幾乎隱沒在海面下,其他露出水面的不過也是一堆礁岩,非但不適合人居,而且寸草不生。美國人在二次大戰末期發現了這群島嶼的最大用處,就是充作轟炸練習場。與這群列嶼距離最近的是台灣北海岸及日本觀光勝地石垣島,兩處陸地和列嶼相距一百英里,中國海岸線與列嶼最近的距離超過二百英里。中國稱這群島嶼為釣魚台列嶼(Diaoyu Islands),在日本則叫作尖閣諸島(Senkaku),多年來釣魚台列嶼大多落入私人之手,在不同家族間轉手買賣。中國聲稱對釣魚台擁有主權,但自上個世紀以來,先是國共內戰,再來是印度、朝鮮半島、台灣、西藏等問題,讓中共政權根本無暇顧及釣魚台這個彈丸之地,姑且擱置一旁無所作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海保廳資料,隸屬釣魚台列嶼的黃尾嶼、赤尾嶼目前都被駐日美軍規劃為轟炸練習場。
根據海保廳資料,隸屬釣魚台列嶼的黃尾嶼、赤尾嶼目前都被駐日美軍規劃為轟炸練習場。

但這種情況在二〇一二年出現轉折,日本政壇的鷹派代表人物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宣稱要向一九七〇年代起便是釣魚台島主的栗原家族(Kurihara)收購釣魚台。被貼上民粹主義政客標籤的石原慎太郎,從不怯於挑釁中國,隨著日本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獲得社會普遍共鳴,他更加有恃無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也是搭上這種愛國情緒的順風車,在二〇一二年底順利回鍋執政。中國和日本的商業成就再怎麼輝煌,都掩蓋不了兩國長久以來的區域性對峙,石原慎太郎掀起的釣魚台爭議,正好暴露出中日關係的裂痕。

後來日本政府索性親自介入,花了二千萬美元買回釣魚台收歸國有,中國方面憤而回擊,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釣魚台/尖閣諸島因而成為全球另一個衝突引爆點。這讓人腦海不禁浮現一幅畫面,兩位超有錢的億萬富豪竟然在爭搶垃圾桶裡的煙蒂。幾個鳥不生蛋又沒什麼經濟價值的海島,成了全球兩大經濟強權鬧不合的導火線,這種想法乍聽之下不足為信,但事情就這麼發生了。即便中國與日本已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富強國家,深植在雙方內心的焦慮不安,重燃彼此始終未化解的歷史情仇。

日本宣稱取得釣魚台所有權,在中國掀起鋪天蓋地的抗議浪潮。北京政府聲稱國內激憤的情緒屬自發性,雖出言呼籲社會冷靜,卻未見積極遏止示威暴動蔓延。中國抗議民眾衝破日本駐北京大使館的安全封鎖線,大肆搗毀及縱火焚燒日本企業旗下的工廠,包括本田(Honda)、Panasonic、豐田(Toyota)等知名大廠都遭殃,這波蔓燒全中國的反日活動一直持續到二〇一二年九月底。

被日本稱為尖閣諸島的釣魚台列嶼。
中國稱這群列嶼為釣魚台列嶼(Diaoyu Islands),在日本則叫作尖閣諸島(Senkaku)。(網路截圖)

暴民狂呼「還我島嶼!日本鬼子滾出去!」的口號,還有一個標語牌寫著:「為了祖國的尊嚴,我們必須和日本一戰。」

日本在公開場合試圖淡化破裂的中日關係,但一位資深官員直言不諱地告訴我:「中國濫用日本人民的善意,為了將共產主義轉化為民族主義,它需要把日本當敵人。」

中日關係潛在的隱憂於二○一二年浮現後,也讓外界開始聚焦其他地方,就像地殼震動一樣,裂縫會一條接著一條冒出。種種問題糾結在一起,接下來就是對亞洲前途打上問號:中國崛起有什麼意涵?亞洲與以保護者自居的美國該如何應付?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緊密且深,究竟有何理由去破壞它?倘若北京當局為了釣魚台,甘冒犧牲中日經貿關係的風險,還會有什麼其他動作?中國的自信從何而來?

一九七八年中國新一代改革派領導人鄧小平親赴日本,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這是項大膽務實的舉動。中國忘不掉也無法原諒日本侵華,包括一九三七年殘殺三十萬中國人的南京大屠殺。中國乃至整個東亞,與日本之間有難解的歷史仇恨,但鄧小平需要與日本發展貿易關係及引進日資,他參觀全球消費電子巨擘Panasonic,探詢是否願助中國現代化一臂之力,該公司欣然允諾,開始前進中國設廠,其他日本企業也陸續跟進。時至今日,約莫二萬家日資企業在中國設廠,雇用一千萬勞工。

20190616 upload-新新聞0119期-六四事件、北京大屠殺(6-3)-鄧小平的露面,使中國大陸民眾都鬆了一口氣。(方仰忠攝)
一九七八年中國新一代改革派領導人鄧小平親赴日本,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資料照,方仰忠攝)

日本官員秀出Panasonic當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工廠的老照片,與另一張Panasonic中國廠遭搗毀的照片做對比,他對我說:「鄧小平找上我們,懇請日本企業到他的國家投資,我們基於友好精神照做了,卻是得到這樣的回報。」中國爆發反日暴動之後,日本對中國的投資額大減四〇%以上。

中日兩國的經濟關係緊密且深,直至今日仍是如此,實在沒有道理破壞它。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日關係的裂痕一直被包紮隱藏起來,傷口需要癒合,否則只能重新包紮,直到發現治癒方法。

對照中國的十四億人口,日本人口數僅一點二八億。二〇一六年日本的經濟產值四點四一兆美元,反觀中國高達十一點三兆美元。地圖上的日本群島,形狀就像細長彎曲的手指,比菲律賓略大一點,但比印尼還小,中國的國土面積更是比日本大上好幾倍。不過日本有別於亞洲多數國家的是,他國不論什麼,一切權力都來自北京授予,因為中國是大國,其他國家是小國,或為了求生存,非得卑躬屈膝向中國朝貢,但日本不吃這一套。中國與日本有過思想文化交流,日本就算不自認高人一等,至少也認為可以和中國平起平坐,這個棘手問題至今尚未化解。

日本是第一個國力和經濟實力可與西方並駕齊驅的亞洲國家,也是亞洲唯一遭受過核子攻擊的國家。一名日本外交官告訴我:「我們太強大才會遭到摧毀,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量。中國積弱不振所以被打垮,但中國總認為自己是泱泱大國,是世界的中心,其他的充其量只是它的邊陲國。中國從上而下的封建式政治制度,造就它封閉又難容異己,領導人與世隔絕,漠視現實世界的潮流變化。現在的中國讓我們彷彿回到一九三〇年代,歷史殷鑑告訴我們,中國最終會被自己的強權力量摧毀。大家總以為中國大到不能倒,回溯至一九三〇年代我們也是這樣看待日本,但相信我,中國並非大到不能倒,若真到了這一天,一切將灰飛煙滅。」

投在長崎的原子彈威力比廣島更大。(圖/BBC中文網)
日本是第一個國力和經濟實力可與西方並駕齊驅的亞洲國家,也是亞洲唯一遭受過核子攻擊的國家。(圖/BBC中文網)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Museum)建於二戰原爆原址,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早上八時十五分,世界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就在此引爆。該紀念館成立目的,並非控訴美國如何讓廣島成為恐怖煉獄,對於日本為何活該遭此可怕攻擊也未多作解釋。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成立宗旨,在於「持續呼籲去除核武,實現世界永久和平。」館內毫無保留地如實陳列原爆遺物,包括皺巴巴且破損焦黑的女學生制服,制服主人不幸死於這場浩劫。

根據展示牌的銘文:「庄田信子(Nobuko Shoda,當時十四歲)是廣島女子高校附屬山中女子中學的二年級學生,她全身上下都有燒傷……臉部和雙腿腫脹,雙手脫皮……八月十日過世。」銘文旁展示的正是信子破損焦黑的校服,還註明她在事發當時,距離爆炸中心有一千二百公尺遠。

紀念館的銘文告訴我們:「原爆波及方圓好幾公尺的民眾,無數的玻璃碎片刺進受難者的身體。直到今天,原爆倖存者還是會抱怨身體疼痛,從他們身上清出不少玻璃碎片。」

原爆紀念館用審慎斟酌但又令人戰慄的文字還原實況:「周遭的空氣大幅膨脹,形成大爆炸,爆炸產生巨大的風壓,從原爆中心地(hypocenter)到五百公尺外的地方,風壓達每平方公尺十九噸。建築物幾乎全夷為平地,人被爆炸威力拋上半空中。」

美軍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後,日本宣告戰敗無條件投降,被美國為首盟軍占領長達七年,期間促成日本建立民主體制,和平憲法也於焉誕生,這部戰後憲法要求日本放棄宣戰,也不得發展具備「戰爭能力」(war potential)的國防武力。

日本學童在廣島原爆留下的的建築物「原子彈爆炸圓頂屋」(Genbaku Dome)前留影。(美聯社)
二戰結束後,日本建立民主體制,和平憲法也於焉誕生,這部戰後憲法要求日本放棄宣戰,也不得發展具備「戰爭能力」的國防武力。圖為日本學童在廣島原爆留下的的建築物「原子彈爆炸圓頂屋」(Genbaku Dome)前留影。(資料照,美聯社)

不過到了二〇一二年十二月情勢丕變,在爆發釣魚台主權爭議及中國反日暴動之後,有張開麥拉臉但發言直率的日本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在國會大選贏得壓倒性勝利,二度當上首相回鍋執政。安倍是日本政壇出了名的右翼鷹派,他推出的政綱主打經濟改革與強化民族主義。當日本的戰爭罪行及殖民紀錄再度被聚焦敵視,安倍出言反擊。關於二次大戰期間占領地婦女被強拉當慰安婦,提供日軍性服務的指控,安倍質疑是否真有其事,引發中國、南韓等國人民同仇敵愾。安倍還前往有爭議性的靖國神社參拜,此處供奉日本陣亡將士,但其中包括二戰甲級戰犯。安倍迴避用自己的話為日本戰爭罪行道歉,而是這麼說:「我們不該讓子孫後代背負謝罪的宿命,他們與那場戰爭無關。」被逼急的時候,他只是重申支持歷任內閣的道歉立場,再次承認他的國家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和苦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周將發表二戰結束70年談話,倍受外界矚目。(美聯社資料照片)
安倍是日本政壇出了名的右翼鷹派,他推出的政綱主打經濟改革與強化民族主義。(資料照,美聯社)

日本與中國原本就艱困的外交關係雪上加霜,這回又再度為釣魚台/尖閣諸島槓上。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北京政府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涵蓋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台列嶼,要求所有進入識別區的航空器須向中國通報。劃設防空識別區不是什麼新鮮事,自二次大戰後東亞地區就出現好幾個,只不過中國未與鄰國商量或事先通知就逕自劃設,而且和日韓的防空識別區重疊,在此同時,中國戰艦頻頻駛進釣魚台附近的爭議水域。更早之前,中國軍艦的導彈雷達甚至鎖定日本船艦,此被視為挑釁的舉動急速升高兩國對峙危機。

日本唯一可仰賴的外部軍事保護,來自一九五二年的《美日安保條約》,北京甚至直接向五角大廈嗆聲,要以反艦導彈對付日本,將美國捲進和中國的衝突是危險之舉。日相安倍的看法是,日本必須自立自強,才能應付中國的威脅,要達此目的就得修改和平憲法。不過安倍領導的是聯合內閣,自民黨的執政夥伴是佛教色彩濃厚且反戰的公明黨,這意味兩黨勢必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才能達成修憲共識。自民黨與公明黨多番協商後,安倍內閣終於在二〇一四年七月一致同意修憲。修憲後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將可解禁,如此便能在盟邦遭受武力攻擊時參與協防,日本自衛隊也可出兵海外,但僅限於維和任務。

對此安倍辯解說:「日本周遭的國際情勢日益嚴峻,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遏阻任何想對日本發動戰爭的企圖。內閣今日做此決定,更能減少日本捲入戰爭的機會,那是我的信念。」

美國與西方盟友支持日本修憲,北京當局則嚴詞回應。中國官媒新華社譴責安倍「將他的國家帶往危險道路……無論安倍如何粉飾,說穿了他是利用卑鄙的騙局玩弄戰爭的幽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總統川普8月25日就貿易談判達成基本協議。(美聯社)
美國與西方盟友支持日本修憲,北京當局則嚴詞回應。(資料照,美聯社)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安倍首相在一片仇視論調中,飛往北京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與東道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兩位元首舉行閉門會議密談,日本官員描述這場氣氛祥和的正式會談持續三十分鐘,但之後曝光的照片說明了一切。兩人尷尬握手,表情陰沉全無笑容,幾乎無法正眼看對方,眼神只能勉強交接。這些擺明中日關係凍結的照片發送到全世界,一周後安倍突然宣布解散眾議院提前改選,他領導的自民黨仍輕鬆大勝,進一步鞏固他的執政地位。

這兩個亞洲主要的專制政府和民主政府,若仍以頑固僵化的思維對待彼此,恐怕都不能有效運作,果然三年後,安倍與習近平採取更務實更成熟的做法來經營雙邊關係,彷彿是認同這樣的理念。二〇一七年十一月越南峴港召開的APEC峰會上,安倍與習近平高呼中日有「全新的開始」。安倍聲稱,中日關係穩定符合兩國利益;習近平堅定表示,中日「須採取建設性措施,妥善處理控管糾紛。」

中國和日本一致承認,川普政府難以捉摸引發區域不安,是促成兩國關係融冰的主因。日本懷疑美國總統川普過分吹捧習近平的動機,覺得事有蹊蹺,不知川普葫蘆裡賣什麼藥。中國深知若欲牢牢擴張自己的影響力,就該開始把日本當成盟友而非敵手,那絕非在區域峰會場邊殷勤握手就行得通,但中日因爭執釣魚台╱尖閣諸島主權而緊張的關係,確實很快就冷卻下來。

峴港APEC峰會落幕後不久,美國智庫機構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公布照片顯示,中國漁船不再大舉闖入釣魚台周遭爭議水域挑釁生事,與一年前形成強烈對比。二〇一六年八月,也就是中國年度捕魚禁令解禁後沒幾天,多達三百艘中國漁船在十六艘中國海警船護航下,進入釣魚台附近海域作業,其中不少船隻甚至頻頻闖進所謂的十二海浬領海,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對峙衝突。不過隨著二○一七年中日元首在APEC峰會宣布,兩國關係將有「全新的開始」,中國漁船不再越雷池一步,不敢貿然挑戰日本聲稱的領海主權。

AMTI報告的結論是:「十月下旬中共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日本也舉行國會改選,兩國值此政治敏感時機,擔心觸及釣魚台╱尖閣諸島議題會引起社會反感,出現難以控制的場面,北京與東京當局看來是有意試著和解。」

插個題外話,美國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日本帶頭與另外十個太平洋國家繼續推動TPP,已於二〇一八年三月完成簽署。當年主導TPP的歐巴馬政府,耗費多時協商出這個以規範為基礎的貿易體系,功能目標不單單侷限於貿易。該區域貿易協定涵蓋五億人口,生效後將取消區內九五%農工產品的關稅,可是把中國排除在外。

川普宣稱中國將對美國支付關稅,但企業反駁此成本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美聯社)
中國和日本一致承認,川普政府難以捉摸引發區域不安,是促成兩國關係融冰的主因。(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的亞洲分析師建立一套模擬情勢發展的情境,要記得川普的總統任期有限,而中日關係可回溯好幾個世紀。加拿大海事糾紛專家馬尼康(James Manicom),在二○一四年出版的著作《惡水上架橋:中國、日本及東海海洋秩序》(Bridging Troubled Waters: China, Japan, and Maritime Order in the East China Sea)中主張,儘管中日關係不睦,但過往紀錄顯示,兩國總能睿智地做好危機管理。中國必須仰賴區域穩定,才能推進自己的經濟成長;日本與美國簽訂的軍事條約,始終具備強大的威懾力量。

美國智庫蘭德亞洲政策中心(Rand Center for Asia Policy)研究員哈洛德(Scott Warren Harold),不到二年後撰文指出,他認為經濟或許不是中國首要的考量因素。他寫道:「中國決策者可能會問自己三道問題:我們需要作戰嗎?如果開戰我們會贏嗎?第三是,代價是什麼?令人不安的是,目前看來這些問題的答案,沒有一個是朝正面方向發展……更何況,中日兩國的經濟關係正在向下沉淪,這意味經濟對戰爭的約束力恐進一步受到侵蝕。」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教授金來爾(Lyle J. Goldstein),進一步將東海形容成「全地球最危險之地」,敵對兩國船艦的「碰撞事件」恐怕是導火線,這在南海老早成了例行公事。在此情況下,可能一步步從雙方槍戰、兩軍艦隊反艦導彈互射、戲劇化大規模攻擊重要基地,演變成全球全面開戰,讓人猝不及防。

金來爾的同僚、前航空母艦指揮官凱利(James Kelly),現任海軍戰爭學院院長,他擔心會錯估形勢,因為中國、日本和美國海軍可是全在同一處演習。凱利告訴我:「一旦情勢變得錯綜複雜,即便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出海水手,連遛狗都得格外小心,遑論你身為大炮軍艦的艦長。倘若兩軍在海上短兵相接,雙方領袖未使盡一切必要手段做船橋間通信,可能會發生讓人不樂見的憾事。」

中日關係陷入緊張,全東亞又有這樣的感受,即便日本一而再再而三道歉,還是看不出有悔意。同為二戰戰敗國,日本與德國的做法存在微妙的差異,而且幾乎無法計量,那就像是德國政客為了拉抬民調,常常跑到納粹戰犯墓前憑弔一樣。亞洲普遍的感想是,日本還不了解它的殖民統治有多殘忍,也不懂該怎麼做才能往前邁進。如同當今釣魚台/尖閣諸島之爭是中日權力遊戲的象徵,靖國神社把戰犯當英雄供奉,代表日本參不透自己的過去。

日本右翼分子在靖國神社高呼天皇萬歲,並且堅稱外國的二戰史觀都是被有心人的扭曲之作。(美聯社)
如同當今釣魚台/尖閣諸島之爭是中日權力遊戲的象徵,靖國神社把戰犯當英雄供奉,代表日本參不透自己的過去。(美聯社)

日本在二戰原爆地廣島成立和平紀念館,中國也在南京蓋了大屠殺紀念館,悼念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慘遭侵華日軍屠殺的受難同胞。有別於美軍的核子攻擊,日軍的屠殺暴行是個人式的,至少二萬中國婦女遭到凌辱姦淫,日軍拿中國囚犯開刀,大玩百人斬的殺人競賽,燒殺擄掠樣樣來,到處是曝屍荒野的血腥景象,超過三十萬人喪命。紀念館鉅細靡遺記述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利用燈光照明極盡營造展示物的震撼衝擊感。一張放大的巨幅照片顯示,日本皇軍騎馬入城,南京居民被迫夾道歡迎,另一張是名老者即將遭到日軍斬首,還有屍橫遍野的照片,這些畫面道盡征服者的殘酷。戶外設置刻劃民眾驚恐逃難的雕像,還有靜謐的景觀水池,入口處高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肖像。二〇一四年十二月日本眾議院改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蟬聯執政,同月習近平主持南京大屠殺紀念儀式,他對群眾演說表示:「歷史不會隨時間更迭改變,事實不會因任何強辯或否認而消失。」

中日激烈對抗的心態讓我們深刻體悟到,縱使東亞看似靠貿易團結起來,迄今尚未形成集體未來感,也未勾勒出共同價值體系。歐洲是到一九四五年德國戰敗後才有未來感,一九九一年歐盟成立後,將過去被蘇聯控制的東歐國家吸納過來是第二次。不過即便是在歐洲,民族主義情緒又見高漲,亞洲則是經濟整合顯然不夠徹底,欠缺到位的機制來推動,以致宿敵國家又重演不堪回首的歷史,日本天照大神對抗中國天命說。雖說現今中國的開發速度超越印度,但回顧歷史,日本的發展程度在中國之上。日本的開發成就多少歸功於它採取微妙且結果導向的做法,來面對十九世紀西方列強入侵,結果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工業化國家。

執政聯盟在參院大選中順利過半,安倍晉三心情大好。(美聯社)
作者認為,縱使東亞看似靠貿易團結起來,迄今尚未形成集體未來感,也未勾勒出共同價值體系。(資料照,美聯社)

菲律賓馬尼拉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教授海德里恩(Richard Javad Heydarian)表示:「北京企圖說服世人相信,日本昔日的軍國主義又將復辟。不過只要是冷靜一點的分析皆暗示,真正的爭議點在於,崛起的中國與日本在爭奪區域領導權。」

中日過往的競爭歷史中,至少有三次贏家都是日本。

長達好幾個世紀,中日兩國人民可自由往來,但他們幾近遺世獨立,與亞洲以外的寬廣世界隔絕。日本被外國干涉的初體驗發生在一五五〇年代,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跨海來日本熱切宣教,上至大名、武士,下至販夫走卒,皈依天主教的信徒日多,結果忌憚天主教勢力的幕府鐵腕禁教,最終引發民眾起義反叛幕府統治,暴亂落幕後,日本徹底鎖國。一六三九年葡萄牙傳教士被逐出日本,天主教信徒遭到處決。只有荷蘭因不熱衷傳教而享特殊待遇,獲准在長崎設貿易據點,此後日本接觸到西方著作和科學發明,得以一窺西方現代化的堂奧。

到了十九世紀初,西方列強強迫中國與日本開放通商貿易,這兩個國家都對外來勢力反感,中國清朝只准西洋貿易商在廣東港口做生意,日本也僅開放荷蘭人進來經商。一八二五年,歐洲列強威逼日本廣開通商港口,歐美船艦前仆後繼入侵日本水域,日本幕府下令「不計一切代價驅逐外國人」。

一八四二年來到歷史轉捩點。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打敗中國,日本記錄凶猛殘酷的英國,是如何靠他們的船堅炮利、精良的科技、訓練有素的兵力戰勝中國。十二年後,美國海軍准將培里(Commodore Matthew Perry)率領艦隊浩浩蕩蕩抵達日本,威脅日本開放港口讓美國捕鯨船停靠補給,否則就要開火動武,日本很快就遵照要求,培里得寸進尺,進而要求日本開港與美國通商(這正是史上著名促成日本開國的「黑船事件」)。一八五四年三月,培里與江戶幕府簽定《神奈川條約》(Kanagawa Treaty),終結日本鎖國時代,開放少數港口對外貿易。

alishan-s1cblock52:幕末時期黑船事件的主角之一,美國薩拉托加號。(取自維基百科)
幕末時期黑船事件後,培里與江戶幕府簽定《神奈川條約》(Kanagawa Treaty),終結日本鎖國時代,開放少數港口對外貿易。(取自維基百科)

但此不平等條約也引爆日本擁幕派與倒幕派的內戰,擁幕派支持自十二世紀末起就統治日本的幕府體制,倒幕派高呼要改革。直至今日,英國和法國仍亦步亦趨跟在美國後頭,想從日本貿易中分一杯羹,英法在日本內部衝突中還選邊站,英國提供軍援給高舉改革大旗的倒幕派,法國則當擁幕派的靠山。日本內戰斷斷續續維持十五年之久,一八六九年幕府統治被推翻,開啟日本明治維新時代。

明治(Meiji)有「啟蒙」(enlightened)之意,明治時代是日本邁向現代化的關鍵,日本全面西化,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科技與思想,卻保有傳統亞洲式的生活方式。同一時間,中國苟延殘喘的封建政權仍試圖抵抗西方入侵,但仍無法將其擊退。一八五〇年代,中國境內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令中國難堪的是,這回英法聯軍攻入京畿重地北京,還燒毀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此後中國沿岸地帶落入西方列強的掌控中,淪為西方的殖民地,被西方勢力割據占領。

另一方面,日本自一八五四年與美國簽了《神奈川條約》之後,只要是西方產物都照單全收。洋式餐廳少不了水晶吊燈和管絃樂隊,供應的是歐式料理及美酒。男性穿著福爾摩斯斗篷,頂著西式髮型,在東京鹿鳴館(Rokumeikam)大跳華爾滋與方舞,品嚐法國主廚精心準備的法國菜,還會打打撞球,連在西方國家都很罕見的汽車,首次出現在東京街頭。舉凡西方的科學、工程、政治和生活方式,日本都全盤接受,這個國家看起來不像是被刀架著脖子,才服膺在西方學說之下,倒像是主動採納西方的國際法、貿易、知識乃至政治辯論等觀念,日本說服的理由是,與西方強權合作,才會讓自己壯大。

日本早期西化,不少地區都留下歐式街道的特色。(圖/カナディアンワールド公園)
日本早期西化,舉凡西方的科學、工程、政治和生活方式,日本都全盤接受。(圖/カナディアンワールド公園)

日本人拚命培植國力並向西方取經,讓來訪的外國人見識到他們無懈可擊的禮貌、秩序及效率,日本商人的足跡遍及整個東亞建立據點。日本勢力外擴的第一場考驗,出現在《神奈川條約》簽訂四十年後的一八九四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清軍與日軍在傳統上為中國附庸國的韓國交戰,結果清軍潰敗,打了勝仗的日本,從中國手中奪下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取得主宰東亞區域的地位。

日本的擴張野心並不僅止於朝鮮半島,進犯中國的意圖也未就此打住。西化的日軍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中國縱有絲毫抵抗,也遭日軍殘酷地迅速平定瓦解,這之後還演變成日本正式的南進政策(Nanshin-ron)。日本認為朝東南亞和西太平洋擴張符合國家利益,與向美國借鏡的門羅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日本另提出北進論(Hokushin-ron),儘管在當時還只是紙上談兵,日本仍舊與另一個歐洲強權俄國正面衝突。日本贏得甲午戰爭占領朝鮮半島後,開始瞄準中國東北,劍指大清帝國的發源地滿州(Manchuria),然俄國取得東北港口旅順(Port Arthur)的租借權後,老早將自家戰艦部署於此。

日本對旅順港發動先發制人的閃電奇襲,旅順港陷入日軍包圍,同樣的作戰模式三十七後在日軍偷襲珍珠港重演。日俄兩國在中國東北多次交戰,俄國於一九〇五年九月投降,在美國的調停下與日本議和,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還因此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日本在決定性戰役大敗歐洲國家,不僅震驚國際防禦體系,日本也從一方之霸一躍而成世界強權。但日本國內有種被欺騙愚弄的感覺,即使是現在,日本並未獲平等對待,而是被當成地位次等的亞洲強權,美國一旦介入斡旋,還會否認日本戰利品的正當性。

就連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也敲了警鐘,他一九二四年在日本神戶演說時,推崇日本戰勝俄國形同東方擊敗西方。他說:「我們將日本的勝利視為自己的勝利,那確實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他提到:「現在的問題仍在於,日本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

孫中山大力支持大韓民國臨時政府。(BBC中文網)
孫中山一九二四年在日本神戶演說時,推崇日本戰勝俄國形同東方擊敗西方。(資料照,BBC中文網)

當時日本殖民韓國,實行慘無人道的高壓統治,數千韓國人民因日本鎮壓起義而死於非命,數十萬人被送進勞改營,婦女遭強行徵召當「慰安婦」,這時至今日依然是日韓關係緊張的引爆點。日本占領期間,試圖消滅韓國的語言與文化認同,搗毀藝術品,破壞歷史建物,韓國讓全世界窺見日本的狼子野心。之後歐洲強國也捲入他們自身的權力鬥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協約國英法對日本的加入只有心懷感激,感謝它對抗德國在亞洲的利益。

此時美國體認到,當年逼迫日本開國助其工業化,反倒造就現代化又強大的敵人,替自己惹禍上身。在老羅斯福總統的指示下,海軍戰爭學院的軍事分析師開始擘劃藍圖,用以對抗日本這個威脅美國利益的亞洲新興強權,該項計畫稱為橘色戰爭計畫(War Plan Orange)。

*作者為海外通訊記者、作家及製片人,嫻熟亞洲事務,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派駐可倫坡、德里、香港、馬尼拉及北京派駐記者,同時為BBC 美國公司、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新聞,並在多所大學授課。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時報出版)。    

《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s)  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強國爭霸南海夢》(Asian Waters) 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