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前街與新高堂,村崎長昶的生意人生:《台北城中故事》選摘(2)

2019-09-10 05:10

? 人氣

村崎長昶賭對了人生牌局的最關鍵一手:一九〇四年雜誌熱潮帶動書本生意,他的書店成了黃金之屋。(左岸文化提供)

村崎長昶賭對了人生牌局的最關鍵一手:一九〇四年雜誌熱潮帶動書本生意,他的書店成了黃金之屋。(左岸文化提供)

號稱臺灣書店街始祖的新高堂,創業過程其實也是歷經坎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在日清戰爭(甲午戰爭) 獲勝後,二十五歲的村崎長昶透過親友協助,於一八九五年以一個「陸軍省雇員」的身分來臺灣,在總督府內處理土地買賣的工程及登記業務。

志不在小官場的村崎長昶,很快就辭職並在石坊街(今衡陽路)掛起「村崎事務所」招牌,包攬些小工程,做些不動產的買賣租賃,事業小有成就。不過縱橫商場難免杯觥交錯,惹得老婆很不滿酒肉廝混的人生,頻頻催他換一行。

村崎的人生果然在一八九八年來了個大轉彎,以「新高堂」為名做起辦公文具、運動器材的買賣。初始獲利不甚理想,一年只賺三百圓,但他的生意鼻已經聞到書的財氣,一九〇〇年二月更名「新高堂書店」,營業額日漸攀高。

新高堂書店。(左岸文化提供)
新高堂書店。(左岸文化提供)

等到一九〇四年時,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屢傳海戰捷報,臺灣跟著吹起新聞熱風。內行的要看船期、外行的陪看熱鬧,不管內行外行都得到新高堂爭睹時局。戰爭財宛如水銀洩地來到:初始仁川海戰大勝報導傳來,官民熱狂,不期竟有數百人聚集,在市內遊街高唱萬歲。日俄戰爭雜誌每期進貨前預約單已先殺到,五百本或一千冊皆不敷供應,十五錢訂價喊賣二十錢亦瞬間售磬。(《記憶をたどって:八十年の回顧録》,頁56-57。)

他賭對了人生牌局的最關鍵一手。雜誌熱潮帶動書本生意,村崎的書店成了黃金之屋。賣書的獲利,村崎長昶從不諱言「全數投入購買不動產」,很快累積了商業資產及政治頭銜:臺北市會議員、臺北商工會議所議員、臺北書籍商組合長、臺北信用組合長、臺北中央市場取締役、東海自動車會社取役……。

這個時候,書店街雖有一撇,但還不成氣候。

一八九八年新高堂開店之初,附近也開了幾家同業,有名的像是並木書店、太陽堂書店、城谷書店。不過之後十年間,卻紛紛銷聲匿跡。原本小有規模、也取得小學校教科書特許的並木書店,突因家庭變故而歇業;太陽堂書店本來要增資改建,後來計畫遇挫就一蹶不振到關店;而號稱臺灣日文書店始祖的城谷書店,以出版情色報導的《花柳粹誌》及通俗小說而享豔名,也因店員盜用公款而一夕倒閉。

幸而不久,文明堂、杉田書店兩家艋舺的日文二手書店搬來,城內勉強算是群聚了幾家書店。文明堂與杉田書房都在西門街(今衡陽路一段),距離新高堂不到一百公尺,不過規模遠遜新高堂。戰後,兩家書店隨著整排的日式街屋消逝,今天只能勉強看到黑漆的磚壁與剖半的山牆。

所以一九〇〇年代的臺北,書店街尚未真正成形。幾家書店各做獨門生意,賣的書雖然不是清末書齋那種私塾冊、日用書,但層次也不太高,主力是教科書,其次是時事雜誌。

還有,絕不能忘記這裡是殖民地。總督府一九〇〇年就頒布《臺灣出版規則》管制本地出版品,日本輸入的書刊也要檢閱,所有不利統治者的言論一概禁入。熟悉政商的新高堂主人豈敢捋總督府之鬚?進書前必由村崎本人嚴選,因此思想成份也未必濃稠。一九一五年出生的臺灣文化先覺林衡道,回憶他年輕的新高堂:

入門顯著的地方擺滿通俗雜誌和文具,至於極少量文學方面的書籍,以及其他教科書之類的書籍,都放置在後面不顯眼的角落。

這些通俗雜誌,第一暢銷的是保守派綜合雜誌《キング》(KING),其他就是《婦女俱樂部》、《主婦之友》、《少年俱樂部》、《少女俱樂部》、《少女之友》之類的教養刊物。村崎的謹慎,至一九三〇年代依舊。不要期望在這裡買到矢內原忠雄那本痛快的《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也不要期望看到自由派或社會主義的政論雜誌《中央公論》及《改造》。不光是介紹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大鹿卓〈野蠻人〉的內容看不到,實際上查禁已是家常便飯,偶爾幾期通過檢閱擺上櫃子,反而稀奇。

日治時期建成的台灣總督府(圖/維基百科)
台灣總督府頒布《臺灣出版規則》管制本地出版品,日本輸入的書刊也要檢閱,所有不利統治者的言論一概禁入。(取自維基百科)

思想,未必真的奔放。

村崎的生意腦也在一九〇五年轉進出版,作風一以貫之:「檢閱須平安、內容講實用,批判思想敬謝不敏。」

出版的創業作品《領臺十年史》就有配合政令的味道,而且邀到後藤新平作序,展現不凡人脈。其他像是《臺灣警察要論》、《臺灣皇民鍊成講演》,也不意外是新高堂的風格。出版的主力,不意外就是考試參考書、地圖、繪葉書(風景明信片)。不久總督府再招標全臺小學校教科書特約供應商,新高堂一如預期又中選。託新式教育之庇蔭,新高堂日愈發達,還包攬到臺北帝大、臺北高校、醫專的圖書採購業務,稱霸臺灣教科書市場。

新高堂書局發行的《領臺十年史》。(左岸文化提供)
新高堂書局發行的《領臺十年史》。(左岸文化提供)

新高堂這種包攬採購業務的書店,怎麼夠格作為重慶南路的思想先鋒?確實,一九〇八年之前,不只新高堂的書店格局不開放,臺北的都市格局也很封閉。縱貫鐵路雖然已經開通,但若由新高堂往東南西北走去,不出幾百公尺都會撞到城牆,實在不是流動的空間。

*作者蘇碩斌,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臺大臺文所教授。林月先就讀於台大台文所碩士班。本文選自作者與高傳棋、凌宗魁、鍾淑敏、林明瀚合著的《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左岸文化)

《台北城中故事》立體書封。(左岸文化提供)
《台北城中故事》立體書封。(左岸文化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