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評蔡英文:她要證明自己沒有台獨意向

2016-07-25 19:10

? 人氣

葛來儀評價蔡英文:大陸對她有深層疑慮,她要保證沒有台獨意向。(中評社)

葛來儀評價蔡英文:大陸對她有深層疑慮,她要保證沒有台獨意向。(中評社)

蔡英文政府已執政一段時間,但兩岸官方溝通機制停擺,進入「冷和平」模式,像等待爆發的火山一樣,平靜外表下暗流洶湧。面對這種僵局,雙方應如何化解?什麼樣的台灣政府又符合美國的利益呢?中評社華盛頓訪問團不久前拜會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S. Glaser),就兩岸關係、中美關係、美國總統大選等熱門話題交換了意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兩岸關係的「冷和平」,葛來儀表示,她相信無論兩岸在各種事務上的觀點有多大的差距,雙方都應該要有可信的溝通管道,如果沒有有效溝通機制,兩岸對彼此產生誤解的空間就很多。很多人說他們代表一方的官方向另一方傳達消息,但是,危險的是,如果他們不能夠準確傳達其立場的話,雙方對彼此懷疑和不信任的程度會增加。「我認為,現在如果能有官方對話的話是最好的,但如果大陸方面不願意利用官方對話管道,那也應該用一些非正式的、可靠的溝通機制。這樣的話,兩方都能夠確實保證能夠傳達自身的一些關切和建議讓對方聽到,我認為這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她說。

大陸對蔡英文有深層疑慮

葛來儀認為,現在大陸對蔡英文政府處在一個評估觀察期,但是這也映襯了大陸現在對台灣的深層疑慮(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deep suspicion)。大陸方面並不信任蔡英文,對蔡英文的評估也不甚正確,看待她做的每一件事時都不免帶上了她過去所作所為的影子。當然,大陸政府現在確實在對蔡英文「聽其言、觀其行」,也許一段時間過後,大陸就會對於蔡英文在任上的意圖得出一個結論:最糟糕的結果是,大陸判定蔡英文政府的言行是變相的台獨;而最好的結果則是,蔡英文真正能以她的方式向大陸保證她沒有台獨的意向,沒有要「一邊一國」,而是希望兩岸保持良好關係,在此基礎上,大陸就能夠找到方式和蔡英文政府接觸。

葛來儀也表示,在最好和最糟之間也會有各種情況,也許兩岸不會到非常緊張的程度,又或許兩岸保持著很好的人員、經貿往來但是很少合作。

談到台灣青年對大陸的印象,葛來儀認為,北京有些時候認為對台青年的政策和對台政府的政策是分開的,但事實上,台灣年輕人都看得到。她特別提及了周子瑜事件和台灣遊客持「中華民國」護照參觀聯合國總部被拒事件。她說,這些案例都給台灣年輕人帶來了消極的大陸印象,而往往這樣的事情掩蓋了大陸方面對台青年交流的一些正面成果。另外就是,台灣年輕人認為他們享有大陸年輕人沒有的一些權利和自由,所以他們希望保護他們所擁有的東西。

台海問題是美中關係最敏感的一部份

葛來儀表示,她認為蔡英文已經採取了一些行動讓大陸相信她不會走向台獨,事實上,蔡英文在宣誓就職前後都沒有表現出強勢的態度。舉例來講,中國和岡比亞建交,她沒有過度反應,再比如,世衛大會台灣代表全程自稱都是「中華台北」而不是「台灣」。

葛來儀認為,蔡英文希望優先處理台灣的內部政治,而不是兩岸關係。所以她並沒有釋放一些「變暖」的信號給大陸。在台灣發生的一些事是綠營希望,但蔡英文個人不希望的。不過,蔡英文也非常認真地考慮保持與大陸的穩定性,也希望繼續和大陸保持合作關係,我們需要等待、觀察大陸能夠給予她多少合作空間。

說到怎樣的台灣政府符合美國的利益時,葛來儀表示,「首先我要說的是,中美兩國其實在網絡、經貿、南海等問題上還存在很多摩擦,而且中美兩國還要一起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合作,問題已經多到快溢出來。當然,台海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再把台海問題再加入到這「一大籃子」問題中。還有,可預測的兩岸關係不僅對大陸、對台灣,對美國也有長遠的利益,所以華盛頓方面希望現狀能夠持續,美國不想看到兩岸關係遭遇重大挫折(a major setback)。我之前也說過,美國從本質上相信兩岸的溝通交流是極其重要的。從美國自身歷史看來,美蘇冷戰時期以及美中尚未正式建交的時候,美國都依然和對方保持著聯繫交流。所以,即使現在兩岸兩黨之間有困難,也必須找到可以可靠溝通的管道。」

美中間於核心問題上有利益衝突

葛來儀月初剛剛參加完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關於香格里拉對話會,葛來儀表示,自己參加過多次,很多時候是因為媒體高調報道才會讓大家覺得香會上中美最關注的話題是南海糾紛,事實上並沒有,中美兩國還討論了許多其他議題,也有很多關於合作的討論,她相信也確實在一些架構上有所推進,所以香會不光是中美,也不光是南海問題。

另外,葛來儀也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進行了自己的評價。她說,這個概念在中美兩國高層會見和簽署文件的時候屢屢被提及。美國對此感到些許不舒服,但是事實上每次會面都在強調這個概念,這也許是問題所在。當然,我們還要觀察誰會是下一任美國總統,以及中國是否會依舊提出這個概念。不過她認為,雙方達成框架協議比各方用自己的框架強逼對方要好。不管是誰先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這個詞語已經被雙方接受,歐巴馬總統也試圖思考能否在這個議題上與中國合作,但是,美國對中國利用此概念來超越美國,甚至創建自己的空間以迫使美國單方面尊重中國核心利益的疑慮越來越強,所以,美國愈發對這個概念感到不舒服。

中評社走訪美國智庫。(中評社)
中評社走訪美國智庫。(中評社)

事實上,中美兩國之間在核心利益上有衝突,所以如果地區間有衝突,美國是不會尊重中國的利益的。「定義最初所說的「不衝突、不對抗」,我認為中美雙方都已經認可這樣的定義,最好的情況是,我們可以先好好履行這前兩條內容而不是把這個概念擴大到其他領域。我認為,美國只是想最好不要用這個詞語,今年美國在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上用了新型關係(new model of relations),這是美國想表達的,而不是著重在「大國」上。而且,也沒有國家願意看到在地區內美國和中國形成‘G2’態勢。」葛來儀說。

川普不可預測,不熟悉兩岸關係的歷史

對於今年被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葛來儀表示,現在判斷誰當選總統還太早了,雖然調查顯示希拉里領先,但是還有5個月的時間。她也分析了川普受歡迎的幾點原因。第一,川普從無名之輩起家,他放言稱自己是個非常富有的商人,沒人能夠撼動他,沒人能收買他;第二,人們已經對美國政客和美國政府過去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到非常沮喪。第三;川普在公眾視野中出現得時間非常長,廣播、報紙、電視上都是他,比其他候選人多得多。他成了一個媒體製造的現象(media-made phenomenon),是上述這三點原因使得他變得那麼「火」。

葛來儀也表示,川普根本在競選中就沒提過台灣,而且他以不擅長外交和防務政策聞名,他可能都不太瞭解兩岸關係的歷史。也許有些人認為川普是個商人,可以很好地和他進行交易,而且他也表示了摧毀伊斯蘭國的決心,所以許多中國人認為川普當選,美國會更加注重中東而不是東亞,那麼再平衡的力量就會減弱,中國也不會產生那麼多問題。但川普說了很多前後矛盾的東西,不知道如果他真的當選總統會是怎樣,他是個不可預測的人。

葛來儀也指出,在美國,也有一部分非常不喜歡他的人,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非常不喜歡希拉里,他們兩個的不受歡迎度都是很高的,但是這很難預測,葛來儀猜想也許很多人不會出來投票,因為他們哪個候選人都不喜歡,所以,也許我們會看到歷史上投票數最低的一屆總統選舉。

葛來儀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中國實力」項目的主任。她2003年加入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此前曾擔任各種美國政府機構,包括國防部和國務院的顧問。葛萊儀女士是美國近年來最為活躍和出色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她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中美關係、中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等。

此行中評社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中評社華盛頓特派員余東暉,中評智庫基金會國際部主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修學者郭至君,中評社高級編輯毛木娣。(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