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平成30年・流行語篇》縱覽日本社會流變:從「泡沫經濟」、「萌」文化、「安倍經濟學」到「#MeToo」

2019-05-01 18:05

? 人氣

日本前記者的伊藤詩織於2017年指控一名知名電視台分社社長對其性侵,引起各界關注。

日本前記者的伊藤詩織於2017年指控一名知名電視台分社社長對其性侵,引起各界關注。

日本天皇明仁於4月30日提前退位,皇太子德仁5月1日則繼位成為第126代天皇,日本社會也從「平成」跨入「令和」新時代。若細數平成三十個寒暑的流行語及新語大賞,不難發現日本社會的演變軌跡與當年大事。尤其平成元年(1989年)及平成三十年(2018年)的熱門詞語分別是「性騷擾」及「#MeToo」,恰巧前後呼應,也可看出日本的性騷擾問題至今仍未能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平成元年(1989年):性騷擾受害者勇敢發聲

獲選平成最後一年(平成30年,即2018年)流行語的「#MeToo」,意外與平成元年(1989年)獲選的「セクシャルハラスメント」(簡稱「セクハラ」,sexual harassment,即性騷擾)達成頭尾呼應,同時也反映日本社會經過30年,性騷擾相關問題仍有許多改善空間的情形。

日本的「性騷擾」一詞最早出現在1989年8月的一起案子。當時在福岡縣出版社工作的晴野,因上司對其性騷擾而提起民事訴訟,這也是日本國內首次出現相關官司,最終以晴野方拿下全數勝利落幕。受這起性騷擾訴訟大獲全勝影響,1990年至1997年間皆有女性勇敢站出來發聲,為自己爭取權益。

此外,日本政府於1997年通過《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修正案,加入性騷擾相關條例,及2007年將適用對象擴大至男性等對策,皆是受這起訴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厚生勞動省去年4月公布的最新統計指出,2017年度性騷擾諮詢案件的比率,超過總比率的4成;2016年度也有多達226人因涉嫌猥褻、性騷擾而遭處分,職場性騷擾頻傳的情形可見一斑。

【延伸閱讀】為什麼#MeToo運動在日本難以萌芽?日本社會如何對待性侵、性騷擾的受害者

平成二年(1990年):自由戀愛風氣抬頭

到了1990年代,首先受到關注的就是與「日本泡沫經濟」(バブル景気,指日本1986年至1991年間的蕭條時期,又稱「平成景氣」),相關的經濟現象用語「バブル経済」(泡沫經濟)。以及象徵日本社會自由戀愛風氣抬頭的「アッシー君」(類似中文流行語「工具人」,指代替計程車,被女性在晚上叫來當駕駛的男性),還有打破女性溫婉刻板印象的「おやじギャル」(大叔系女子)。

在日本現代社會中,雖然較少見到「アッシー君」一詞,但與其相近的「本命くん」(網路通稱「本命」,指真正喜歡的人或最來電的對象)、「キープくん」(備胎)等詞至今仍十分流行,像是日本情人節商品中,常常可見「本命巧克力」、「友情巧克力」等分類,台灣也在2000年左右出現「備胎」一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

詹如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