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仔,與浪漫臺三線:《料理台灣》選摘(2)

2019-04-15 05:10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范陳細妹:酸喔(兩人相視而笑),吃了這麼久的桔醬,現在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味道(客語發音「咪西」)。

靜軒:是啊!

范陳細妹:這是秋天才有的味道(咪西),我都是趁這個時節做些桔醬給新仔,還有市場去賣。

——《桔醬的滋味》

 

這是公共電視人生劇展一個半鐘頭的單元劇,描述一位在楊梅菜市場賣桔醬、醃菜(客語「哺菜」),獨力將兒子撫養長大的客家媽媽,想為即將結婚的兒子在舊宅邊蓋一棟紐西蘭風的房子,但只有70萬1千522元,該怎麼將房子蓋起來呢?

我猜菜市場的桔醬一瓶頂多5、60元,最貴不會超過100元,這些錢是范陳細妹賣一輩子桔醬的存款。劇中有一幕是她知道兒子即將到紐西蘭任職,打算把新蓋好的房子賣掉,將錢留給兒子新仔帶到紐西蘭去。卻不知道做兒子的也明白自己的媽媽不可能跟著自己去紐西蘭過日子,幾番掙扎下新仔決定放棄外派並回老家,快到家門口前,看到一棟明信片中紐西蘭風的新房子要賣,他停下車去看房子,正好仲介在釘銷售招牌並跟他推銷房子,他們在客廳玄關處看到一個可愛的客家花布裝飾的櫃子。

 

仲介:「你是客家人嗎?」

新仔:「我是客家人。」(客語:嘊係客家人)

仲介:「屋主說她兒子喜歡吃桔醬,所以建築師特別在這裡設計了一個放桔醬的櫃子,那你一定知道桔醬有客家媽媽的味道。」

 

老實說電視劇中拿來蘸肉吃的桔醬不是我媽媽的味道,有一天跟我小姑姑吃中餐,我問她有沒有桔醬,她看了我一眼搖頭說;「那種醬不好,吃了會一直想再多添一碗飯,一直吃不停。」但是我們有另外一種桔醬的味道,我想忘也忘不了,咳嗽咳不停感冒好不了,我阿婆、媽媽強迫我喝的桔醬。

 

范陳細妹:「桔醬泡開水。」(客語:滾水)

建築師:「桔醬?」(困惑的表情)

范陳細妹:「我們客家人感冒(客語:寒到)喝這一個。」

建築師:「甜的。」

范陳細妹:「你以為我會拿蘸(客語:抆)豬肉的泡水給你喝喔。」

建築師:「那就再來一碗。」

20190130-羿雯春節留稿配圖-柑橘示意圖。圖為海梨柑。(農糧署提供)
柑橘類是一種一旦種植成功就很可能變成大量產出的水果,甜度低或是以酸度見長的種類,就成為加工類食品以罐頭、蜜餞、醬料來面世。(資料照,農糧署提供)

柑橘類是一種一旦種植成功就很可能變成大量產出的水果,所以柳橙最大的食用方式不是新鮮食用,而是變成大規模生產的市售飲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另外一些柑橘類水果中的寬皮類橘或雜柑類,甜度低或是以酸度見長的種類,例如酸橘或金桔(棗),就成為加工類食品以罐頭、蜜餞、醬料來面世。

而新竹地區的臺灣原生種酸橘,是一種酸到難以入口的寬皮橘,卻又是嫁接不可缺少的砧木,所以每年大量產出的果實就成為當地婦女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做成蘸醬是在廚房多年的智慧結晶,所以每個廚房產出的桔醬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每個小孩都會認出的自己媽媽的味道。

這幾年臺灣政府極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也才使得媽媽廚房裡的獨門秘方變成一種文化的象徵;在網路科技的發展下,新的行銷方式與通路能夠更細膩的找到顧客群的時代;將竹東(臺3線上的大鎮)桔醬推廣出去的阿金姐工作室負責人阿金姐就說;「酸橘唯一能利用的方式除了桔醬,很難想到別的。」

20190328-《料理臺灣》書封。(蔚藍文化提供)
《料理臺灣》書封。(蔚藍文化提供)

*作者為專業文字工人乍者,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蔚藍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