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馬斯克死守中國有什麼歷史意義?

2024-05-07 07:10

? 人氣

2024年4月28日,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左)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是在上演一場雙贏的戲碼。(資料照,美聯社)

2024年4月28日,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馬斯克(左)會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是在上演一場雙贏的戲碼。(資料照,美聯社)

馬斯克訪問中國,中國政府在他跟李強會見的當天晚上宣布「解禁特斯拉」,坊間各種分析評論都有道理,不一一贅述。本文對馬斯克曾經說的一句話,「沒有配置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動汽車就跟馬車一樣」(不是原句但意思就是如此),認為那正是馬斯克無論如何都要死守中國,而中國政府不惜自毀禁令也要接納特斯拉的原因——這個原因高於其他所有分析的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有現代人都明白,馬車跟汽車完全不能比,可是當年汽車剛出現時,可是受到百般嘲笑,認為只是富人的玩具或短期的時髦。原因之一是,只要汽油接濟不上,汽車就是一堆廢鐵而已;又一原因是,當時汽車橫衝直撞發生很多危險。而這兩個原因現在都在電動汽車身上看到——充電樁普及率尚未全面,事故率與故障率仍高於內燃機汽車。

大陸在今年春節返鄉車潮就出現了慘況,一個個案是,700公里路程居然要充電5次,每次充電要排隊4小時。美國的公路沒有聽說塞車充電問題,因為充電樁普及率還差得遠:2023年全年安裝量僅27,600座(約歐洲13%),中國每季安裝量則為美國全年安裝量8倍。也就是說,如果內燃機汽車嘲笑電動汽車「充不到電等於廢鐵」,就跟當年馬車車主慶幸自己的馬無須加油一樣。

馬斯克這次訪問中國促成解禁特斯拉的最重要說服點是全自動駕駛(FSD)軟體,甚至為了訓練特斯拉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演算法,希望獲得批准將在中國收集的數據轉移到國外——那可是「恐危及國安」的事情。

北京政府為什麼寧失面子也要特斯拉進入中國,理由可能很多,外人也無從得知全部。然而,北京政府此舉卻有著歷史的支持,這個「支持」剛好又跟馬車有關。

距今3100年前,周武王興兵伐紂,當時商王朝的軍隊超強,因為商人擁有最先進的鑄青銅技術。史書上說武王伐紂成功是因為商紂王暴虐而周文王得天下諸侯人心,但史書沒有記載一個國防科技的差別:馬車。

考古證據顯示,商朝(殷墟)的馬車是二駕,也就是兩匹馬拉一輛車,可是周王朝的馬車卻是四駕——肯定比二駕馬車快速多多,持續戰鬥的能力也強多了。

地處偏遠的周人怎麼可能比地處中原的商人進步?

答案來自現在相對落後的中亞,四駕馬車的工藝技術和駕馭技術由兩河流域經過中亞、今天的新疆、甘肅進入黃土高原,周人學會並予以加強。簡單說,周文王的仁德若非得到四駕馬車的戰力支持,周人是打不過商人的。

今天的美國仗恃美軍、美元和他的科技力量成為超級強國,但它已經長時間疏於基礎建設,更由於它剝削/霸凌其他國家,他的盟主威信正大塊/加速瓦解,好比商紂王;而中國吸收外來科技且能發揚光大(高鐵、電動車乃至電池,都不是中國原創發明),一旦在軍事科技上出現一個超越美軍的項目,結果很可能就是一場「牧野之戰」。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