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過勞有解?第一線法官曝工作實錄 司改會:增加人力非唯一解方

2024-05-02 22:10

? 人氣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2日舉行「失控的正義1─又要我們『共體時艱』!如何簡化偵查、審判訴訟程序與書類製作及人力增補」公聽會。(陳昱凱攝)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2日舉行「失控的正義1─又要我們『共體時艱』!如何簡化偵查、審判訴訟程序與書類製作及人力增補」公聽會。(陳昱凱攝)

司法過勞問題近來備受關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2)日舉行「失控的正義1─又要我們『共體時艱』!如何簡化偵查、審判訴訟程序與書類製作及人力增補」公聽會,邀集學者專家及前線司法人員到會建言。儘管司法院再度提出員額增加,但多名與會者及立委發言時均提到,司法過勞問題除了要增加人力,更重要的問題是制度改革;行政院人事總處則說,一向尊重司法院需求,但各界應一同思考如何從源頭解決問題,否則增加再多人力都無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在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民進黨籍召委鍾佳濱,及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達成共識下,預定將對司法人員過勞問題舉行系列公聽會,並在今日舉行首場公聽會,邀集學者專家及前線司法人員,針對如何簡化偵查、審判訴訟程序與書類製作及人力增補等議題,提供建言及修法方向。

曝「血汗司法」工作實錄 前法官:制度逼迫良幣變劣幣

現為高等法院民事庭法官周珮琦指出,過往在桃園地院民事庭每月要完成25至40件裁定及判決,在高院時則要完成12至14件才能保持收支平衡,且每份判決都是15至20頁起跳;但以1個月可以用來寫裁判的工作日,再加上「有加班費」的加班時數,僅能完成裁定及判決格式中,關於兩造主張抗辯、不爭事項的整理內容,至於判決的靈魂主軸「得心證之理由」,幾乎都是利用「無加班費」的中午及平日下班時間,再加上周末才能完成。

曾任彰化地院法官10年的律師黃士瑋發言時則分享,儘管自己真的非常熱愛法官這份工作,當初卻因健康因素不得不辭職,而造就血汗司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以辦案期限為核心的管考制度,外界或許以為鬆綁辦案期限,會造成法官天天打混,但事實上法官內有句話是「天下沒有結不掉的案件,只有你不想結的案件」,意思是「只要夠勇敢,再困難的案件,都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

黃士瑋直指,辦案期限影響到的從來不是在打混的法官,無論期限長短,這些法官都能用最輕鬆的方式處理,真正被影響的是認真的法官,而在案件越來越多,期限卻都不變的情況下,就會使本來認真的法官,都一個個變成沒有感情的結案機器,接著再讓受不了辦案水準的法官一個個離開法院,「這不是劣幣驅逐良幣,這個制度會讓每一個本來的良幣,一個個不得不變成劣幣。」

黃士瑋認為,管考制度仍有一定價值,全數廢除確實可能造成問題,但辦案期限的調整是司法院立刻就能做的,但為避免重蹈頭痛醫頭的覆轍,司法院應訂定每個月法官真的可承擔、不會做不下去的案件數,訂定過程可參考先進法制國家經驗、狀況,並依照我國各法院近年來平均月結案統計數據,分為艱困地區、艱困難度,再參照勞保年金會依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調整的概念,每隔3個月以實際辦案法官人數,即時調整辦案期限及新收案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秉哲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