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陳水扁痛失金蟠桃

2024-04-29 06:30

? 人氣

施明德討伐貪腐●陳水扁求獨救己

陳水扁2004的第二任期,開始於「319槍擊案」的爭議,遭到國民黨方面合理質疑、也必然夾雜著非理性的攻擊,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衝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嚴峻的是,從2005年起,就一直傳出他各種貪腐的傳聞。2006年施明德更公開發表了討伐陳水扁檄文,要求他勇敢認錯,鞠躬下台。

陳水扁未必在知識上瞭解本文下節將討論到的「選民結構」,但他的天賦和從政經驗,使他知道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必須割除黨內的「可變群」,必須依靠「意識型態群」不問是非式的鞏固領導中心。而仇恨是最大的動員力量,他在發生信任危機後,發現將兩岸「制度的不同,操作成認同的不同」,可以產生轉移焦點的最大效果。

貪腐6案被移送●大推仇恨轉焦點

陳水扁於是在 2006年宣布終止《國家統一綱領》,把他自己宣示的《四不一沒有》「沒有化」,開始推出各種反中、去中活動,這裡不再贅述。

陳水扁開始僅是「政治反中」,到了2007年,他因「貪腐6案」被移送法辦,他也擴大力道,推向「文化反中、歷史去中」,最明顯的就是卸任前『大』調課綱,改動5000個記錄。他利用教育扭曲關注,將他在任內貪腐犯法,將被揭露的危機,導向去喊臺獨、搞族群鬥爭,以求脫罪。

陳水扁,2000年(新新聞資料照)
2000年政黨輪替時的陳水扁。(新新聞資料照)

「臺獨」是種「改名可改運」的迷信,卻是人性結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只要沒有治理能力的政客就喊臺獨,貪腐犯法的人就返身擁抱臺獨,而臺獨的支持者,卻因迷信而有求必應,這應該是臺獨追隨者事實上的最大悲哀。

30年驗證3啟示

我1994年在《新新聞》上發表的《「七五三五」這組數字 正決定台灣各種選舉》一文,不僅預測到陳水扁會當選該年的臺北市長,也應是有文獻可稽,預測到陳水扁會終結國民黨政權的第一人。

當年還沒有不得發布民調的法律,我在投票日前夕對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水扁、趙少康、黃大洲、紀榮治的預測,與四者的真實得票率差距全部在1%以內。

再經過30年,這項報告有3項經過長期驗證的啟示。

第一、「選民結構」所反映的科學模式與參數。

自然界中必然存在形成模式的參數。物理現象的變異量最小,譬如重力幾乎是9.8 m/s² 的「點參數」;生理現象的變異量較大,譬如正常「體溫」為 35 至 38 度的「區間參數」;人類行為現象的變異量最大,但仍然有可預測的區間。

從「7535」到「53237選民結構」,經過1個半世代的觀察,獲得了在可自由表態社會中的取用參數,選舉不易脫離這個參數範圍。

選舉實質:多數服從極少數

第二、選舉不是「從眾」乃是「眾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