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由於負面篩選的概念是由社會因素驅動,而非財務因素驅動,這會讓人誤解整個ESG的作為就是追求財務表現以外的東西。這種假設是,如果你關心ESG議題,這是源於你的個人價值,而非財務表現,你甚至可能違反身為投資經理人的受託人責任。關於這個主題,我早期發表的一篇論文(與尤安尼斯.伊奧安努教授共同發表)研究華爾街分析師在20年間的建議。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1990年代,對永續發展表現良好的公司,分析師對買進、賣出或持有的建議其實比我們預期的還來得悲觀。致力於社會公益的公司不只是被忽視,甚至慘遭懲罰。舊式的想法是,如果你是一家表現很好的ESG企業,必然專注在獲利以外的地方,因此分析師不會期待未來你在股市上會有亮眼的表現。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如圖7.2所示,這種趨勢漸漸逆轉,分析師的建議不再像最初那麼悲觀,最後甚至更看好企業社會責任得分比較高的公司。投資界對ESG的偏見消失了,開始理解在ESG方面的努力不會減損公司價值,甚至發現致力於ESG和財務績效密切相關。分析師和公司看到相同的數據:從策略的角度來看,ESG方面的努力可能很重要,而且具有意義。
我的研究指出,隨著數據的改善,汙名逐漸消失,投資人了解ESG議題絕對是一種策略槓桿。比較有經驗的分析師先有這樣的認知,最後其他分析師也這麼想。從那時起,投資人開始積極參與像是氣候行動100+的倡議,股東決議迫使埃克森美孚和寶僑這樣的大公司面對環境問題並拿出行動。然而,這只是一小步。
逢低買進:找尋具有ESG價值的璞玉
當然,事情沒有那麼容易,這樣的情況很少。我們現在知道,ESG表現不是萬靈丹,不一定能為公司帶來回報。把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考量,這樣的投資組合不一定是贏家。就像任何投資一樣,一切都和價值有關。如果價格太高,無論公司多麼努力拯救森林、減少碳排放、給員工公平的薪資或是禁止供應鏈雇用童工,這家公司仍然不是好的投資標的。好的投資標的與預測未來有關,而且要比市場上的其他人更快找到價值。
過去20年來,我追蹤分析師買進、賣出或持有的建議,發現投資標的目標價的決定也有類似的結果。在21世紀初,ESG企業的股票在交易時免不了會被打一點折扣,這和分析師的建議一致,顯示華爾街認為ESG的強勁表現對公司來說是有代價的,而不是有效益的。我分析兩千多家美國公司和類似數目的跨國公司數據,發現這種折價慢慢消失了,到了2010年代中期,隨著人們開始了解,在未來,在ESG上有強勁表現的公司,財務表現會比預測的基本數字要來得好,因此股價出現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