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看的《格理弗遊記》其實譯得亂七八糟?學者還原原作真相,居然連主角的身分都變啦!

2018-04-17 16:03

? 人氣

從文字、文本、文學到文化,翻譯是超乎想像,龐大而複雜的工程。當被問到是否能分享「翻譯」的經驗,單德興語重心長地說:「說來話長,就像許多網路心得文開頭會寫『文長慎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翻譯,讓外文作品更容易閱讀

單德興提到,當初是因為就讀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如今改名為英國語文學系)而接觸到翻譯,很感興趣,大二時參加當時余光中(系主任)舉辦的全校翻譯比賽,一舉得到首獎,更增加信心。「那可說是一生的轉捩點,不然會不會多年從事翻譯我也不曉得!」

之後單德興進入中研院,在研究歐美文學、比較文學之餘,將翻譯當作志業。協助策劃並參與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嚴謹地翻譯《格理弗遊記》,除了學術譯注版之外,並有普及版。此外,也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翻譯研究以及其他專業服務。

「如果翻譯當成興趣來投入,那很好。但如果要將翻譯當成職業,社會對譯者的態度和待遇都欠佳,要先有心理準備。」單德興提醒。 (攝影/張語辰,研之有物提供)
「如果翻譯當成興趣來投入,那很好。但如果要將翻譯當成職業,社會對譯者的態度和待遇都欠佳,要先有心理準備。」單德興提醒。 (攝影/張語辰,研之有物提供)

單德興認為,想要從事翻譯,熟悉「譯出語」(原文)跟「譯入語」(譯文)是基本條件,再來是翻譯的基本觀念與技巧。即使中、外文能力良好如魯迅,但他的翻譯理念主張「硬譯」,譯出來的作品現在幾乎沒人看。而在機器翻譯愈來愈發達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一個輕易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譯者,也就是翻譯的題材、內容不能像型錄、使用手冊那樣不必花費心思和技巧。

譯者,既是易者,也是益者。

單德興用此句點出譯者對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這可貴之處也是只有「人」才能勝任。

「易」,兼具易文改裝,變得容易與人親近之意,因為翻譯將大多數讀者無法以原文閱讀的文本,以「容易閱讀」的方式呈現;至於「益」,是指作者與讀者同為翻譯的「受益者」,而獲益最大的其實是認真的譯者。沒有翻譯,就沒有廣為流傳的世界文學,大眾也無法接觸到美好的作品,作者的才識也無法受到肯定,異文化之間更無法交流,甚至導致自身文化的孤立與枯萎。

世界可不只有《格理弗遊記》這本翻譯名作,信徒早晚研讀的宗教經典也是因為有了翻譯,才能在各地廣為流傳。其實我們早已置身在「翻譯」當中,只是鎮日接觸卻不自知,因此必須打破刻板印象、思考翻譯的重要性,並給予譯者必要的尊重。

文/研之有物採訪編輯 林承勳

本文、圖授權轉載自研之有物(原標題:陪我們長大的《格理弗遊記》真相竟然是?專訪翻譯學家單德興)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