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越同情羅興亞人,緬甸人越憤怒…這段歷史說明為何翁山蘇姬會走到今天的局面

2017-11-23 15:53

? 人氣

英國在19 世紀末3次的英緬戰爭中最後將緬甸納為殖民地,為了開拓西部若開邦的土地,大量從當時英印地區引入移民,且大多來自孟加拉。而英國人在殖民地的政策是兩面施政,對於主流的緬族地區採取直接統治,而少數民族地區則給予較大的自治權,這也是日後緬甸產生許多少數民族割據政權的遠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殖民者介入,仇恨的開端

當時英國比較依賴這些穆斯林,原本居住在這片土地的若開人反而變成次等公民。英國人將大片的西部沿海地區用長時間的租期租給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這些成為地主的穆斯林反而趕走當地佛教徒,並不斷引入新的移民,兩者之間衝突上升,許多若開人被迫往東遷徙,離開自己家園。

二戰時期,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的號召下願意給緬甸人獨立的保證,所以翁山將軍一開始是支持日軍一起打跑英國人的,而英國反攻緬甸的軍隊就是由英印的穆斯林組成,這些人自然被當成與英國殖民侵略者同謀。

二戰結束以後,這支英印部隊占領的土地甚至希望併入當時的東巴基斯坦,也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卻遭到英國拒絕,卻也留下禍患─這些孟加拉穆斯林組成了聖戰組織,在緬甸剛獨立時,緬甸政府曾經承認羅興亞人的地位,但是羅興亞領袖要求建立穆斯林自治邦,遭到政府拒絕後爆發了幾次武裝衝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後,孟加拉經濟陷入困難,更多的孟加拉人湧入緬甸,當時的緬甸政府沒有拒絕這些難民,這樣一百年來幾波的大移民潮,讓緬甸的羅興亞人有百萬之多。因為過去的族群衝突中,許多佛教徒村莊曾經遭到穆斯林滅村,數千甚至上萬人被屠殺,被侵略的記憶深深烙印在緬甸人心中,這也是緬甸人非常痛恨羅興亞人的根本原因。

許多西方媒體把這樣的矛盾簡單歸納成佛教跟伊斯蘭教的衝突,這是緬甸人不能接受的,在仰光有許多合法來自印度跟孟加拉的穆斯林,也有清真寺林立,而緬甸許多少數民族也是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沒有分離傾向以及殺害佛教徒的歷史仇恨,所以也相安無事。

緬甸人不能接受羅興亞人這名詞,是因為這個詞在緬甸獨立前是不存在的,在緬甸的用語中,他們被稱為「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而國際對羅興亞人的同情更加引起緬甸人的反感,緬甸有許多貧困的少數民族,亦居住於若開邦,卻因為他們同是信仰佛教而不被重視,也沒有人去深究歷史上這些孟加拉移民對佛教徒有過的迫害。

分裂的緬甸,失去信任的族群

當然緬甸的民族問題絕對不僅止於羅興亞人,在2016年底,緬甸政府軍也在北方與果敢族、克欽族的武裝部隊發稱衝突,中國政府以人道為理由,短暫開放雲南省邊境安置逃離的居民。至於位於緬甸東南部的克倫邦,與緬族政府武裝抗爭的事件也時常發生,克倫民族解放軍甚至一度成為緬甸境內最大的武裝勢力,高達10萬的部隊盤踞在泰緬邊境山區。每當內戰爆發,大批克倫族難民便會湧向同樣信仰佛教的泰國尋求庇護,不少克倫人偷渡進泰國,淪為非法移工,為的是尋求更穩定的生活,卻因查獲沒有身份證明而被泰國海關拘留。他們之中有些人就此住在拘留所中長達數十年,每天生活空間不到10平方公尺,暗無天日,等待冗長的難民身份核准程序。

翁山蘇姬面臨的問題確實棘手,她一方面必須堅持一貫爭取人權的原則,一方面卻又不能失去占了最大族群、以佛教信仰為主的緬族人支持。再者,即便全民盟掌握了國會與多數政府部門,但軍方超過半世紀的執政,盤根錯節的各路利益,加上憲法仍保留了四分之一的議會席次,以及最重要的國防、國安與內政部門等亦都仍屬於軍方控制,未來要能夠真正促進民族和諧,以及重建政府與個別民族間的信任,恐怕還不是短期內可以達到的事。

作者介紹|何則文(Wenzel Herder)

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經濟部國企班2年英語組。亞細安研究會創辦人,換日線、天下獨評與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也是個冒險家,用100天遊歷中南半島各國,曾在越南西貢實習、在寮國旺陽摔下山、在緬甸仰光出家,有個在哪都會被當成當地人的大眾臉。任職於某全球500強企業,走跳亞洲各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寫樂文化《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