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胡椒、茶葉當作薪水?史上最奇葩的發工資方式大揭密,在明朝當官恐怕比現在的22k還慘

2020-11-20 15:40

? 人氣

朱元璋將發行的寶鈔,浮濫地賞賜給皇子、高級官員、外國使節,財政史專家黃仁宇舉例:洪武二十三年一年當中,朱元璋僅是有紀錄的賜鈔次數就高達六十九次,金額約為九千五百萬貫,而將當年的總收入換算為寶鈔後,約只有兩千萬貫,收支完全不成比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代發行貨幣的政府,疏於對財政的宏觀調控,往往面臨通貨膨脹的惡果,明代亦為如是。洪武九年規定一石米折換一貫寶鈔,至洪武十八年,增為二貫五百文寶鈔。永樂初年,再增為十貫寶鈔,而永樂末期,竟可折換二十五貫寶鈔。俸祿的米鈔折算比例是由朝廷規定,完全不能反映實際的購買力,官員的俸米被換成了一疊價值甚低的寶鈔,欲將一貫寶鈔換算成銅幣,卻僅能換回幾文錢。在成化年間,有時寶鈔堆積在市場如同廢紙,路過的民眾也沒有意願撿拾,因為除了當作朝廷的俸祿以外,民間幾乎都已不使用了。

俸祿還會折換成各種實物,明代初期是將官員的折俸鈔改為胡椒、蘇木。胡椒是調味香料,蘇木屬於藥材,大多當作染色顏料,兩者主要產於東南亞一帶,是外邦進獻的貢品之一。正統元年,司鑰庫(又稱天財庫,貯存錢鈔的機構)的官員龔政上奏:「由於減省了購買物料的幅度,向庫房支領的寶鈔數量減少,而每個月收庫的寶鈔增多,已缺乏倉庫貯鈔,建議將官員的折俸全改為支鈔。」戶部答覆道:「若如此辦理,則發出的寶鈔愈多,只會造成寶鈔的流動愈加阻滯。」因此戶部稍作修正,讓兩京官員的折色俸上半年支領寶鈔,下半年支領胡椒、蘇木。成化七年,戶部尚書楊鼎上奏,提到倉庫的胡椒、蘇木供應不足,而綿布還堆積不少,所以又將折色俸的實物改為綿布。

陝西、甘肅地區囤積了許多各地運來的茶葉,目的是與遊牧民族交換馬匹,故自正統年間起,當地軍官的部分俸米改折算成茶葉。景泰元年,南京附近的龍江鹽倉存積了過多的鹽,於是南京文武官員的本色俸米便改用鹽折算。成化五年,御史李瑢巡視皇宮倉庫,發現倉庫內堆積了數萬發弓矢,以及紵絲、綾羅、繒布、衾褥、書畫、几案、銅錫、磁木諸器皿,而上頭皆已遍積厚塵,或遭蟲蛀。李瑢認為不該任其腐壞,遂奏請皇帝將其中堪用的物品折為俸鈔。

▍官員的俸祿,統統換成銀子

由以上數例可知,官員的俸祿經常是朝廷倉庫多了什麼物料,就將其改折算成俸米。然而刨根究底,這些物料的來源,少部分是貢品,大部分是百姓繳納的稅糧。如同百官俸祿,百姓納稅也分成本色與折色,繳納米、麥是為本色,繳納土產是為折色。雲南地區盛產礦物,所以用金、銀、水銀、丹砂等礦產替代米糧,在某些土地貧瘠的地方,若逋欠太多稅糧,朝廷也容許折收土產,以紓解民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