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財產是為孩子好,還是勒索他們孝順?管理教授談「遺產」:存也要想想為什麼

2017-03-02 11:54

? 人氣

我們預測,民眾愈來愈了解儲蓄心理後,市場上將出現協助自動存錢的創新金融產品。舉例來說,Acorns 這個財務軟體, 將簽帳卡或信用卡購物的金額化為整數,零頭存進投資基金。小錢累積起來的金額,不太可能幫上退休金的忙,不過可以減少儲蓄不足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學家理查.塞勒(Richard Thaler)與薛洛姆.班拿滋(Shlomo Benartzi)利用雙曲貼現設計過一項金融產品,把偏好現況變成好事。這項替員工量身打造的儲蓄方案叫「明天存更多」(Save More Tomorrow, 簡稱SMarT 方案), 擁有四個可以克服雙曲貼現等行為偏誤的特點:一、員工被要求從薪水中增加存入儲蓄計畫的錢,但未來才會增加。依據雙曲貼現原理,排定的增加時間愈晚,愈可能成功。二、只有在預計會加薪的情況下,才增加儲蓄金額;一般而言,人們不喜歡手頭的錢減少,但如果加薪了,可支配所得增加,能存的錢也變多,人們會更樂意拿錢出來儲蓄。三、未來每加一次薪,儲蓄率跟著增加,直到抵達預定的上限─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自動化決定。四、員工隨時可以退出這個方案。某製造廠試行後,參加SMarT 方案的員工儲蓄率從收入的三.五%,上升至一三.六%。此類方案試著把前文提到的人類偏好現況的心理, 變成協助存錢的好事。

以後市場上還會出現更多具備此類特色的儲蓄方案。當然,我們不需要購買這類產品,就能DIY 試一試,只需要設定銀行帳戶就可以了。成功的關鍵在於利用慣性,以及讓自己未來如果更改設定,就得付出一定成本。

保障老年的自己

財務規畫令人興趣缺缺的原因之一,在於我們得想像老年的自己。想到自己雞皮鶴髮又孱弱的樣子,令人不舒服。預期壽命增加、罹病率減少,大概會帶來較為長期的身心健康。然而,這只代表老態龍鍾會延後到來,不代表不會老。

雙曲貼現的概念,要我們替未來的自己著想,例如要健身, 要讓自己擁有更健全的財務基礎。除此之外,我們還得透過其他方式,靠著今日的行動保障未來的自己。證據顯示,理財能力會隨著年齡下降,尤其是分析思考方面的能力。舉例來說, 曾有研究請不同年齡的受試者,回答需要不同認知技能的問題, 結果五十歲以上受試者,出現分析能力持續遞減的現象;至於財務能力的高峰,則是出現在近五十歲至五十五歲上下。

前述的研究結果,顯然是「平均而言」,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的確值得留意。良好的財務決策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經驗與知識,二是分析能力。年輕人擁有良好分析能力,但接觸金融產品的經驗有限;年長者經驗豐富,但分析能力下降。兩者相加的結果是,理財決策能力的高峰落在四十歲至六十歲之間,也就是經驗與分析能力同時表現優秀的年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