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中的寧靜角落!造訪隱身台北市區的6處私房景點,品味老城最醇厚時光記憶

2016-11-08 10:37

? 人氣

由於北投博物館的營運必須借助社區的力量,包括社區資源的參與和志工的幫忙,因此在館長必須插手的五花八門工作(從修馬桶等庶務、到導覽和排解館中突發狀況)中,最主要還是扮演居民、政府官員、藝術家等各對象間的溝通橋樑,從中做出良好的解讀,讓彼此能相互了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北投溫泉博物館見證當地發展,它不只是博物館,更是北投的文化集散地。未來,希望能帶入更多新元素,讓它保留傳統的同時,也能展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北投溫泉博物館

電話|02-2893-9981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2號
網站|官方網站

6. 撫臺街洋樓:臺北城百年風華見證者,新時代的台北攝影中心

我家在臺北後火車站,從小在大稻埕與北門周邊成長。大學念歷史系,一直渴望能發揮所學,將專業投入社會,因緣際會之下進入「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工作,學會接手了經營撫臺街洋樓,我也被派駐於此,至今約莫三年。

感 - 撫台街洋樓05.jpg
(圖/林佳靜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關注面向十分廣泛,包含歷史文化資源、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國際文化交流等,同時學會長期研究臺北舊城區,關心北門周邊的發展,因此而進駐撫臺街洋樓。目前撫臺街洋樓專任人員有兩位,同時負責館所內所有大小事,包含展覽及營運計畫規劃、日常庶務、志工管理、場地租用,最重要是與周邊臺北舊城區的歷史文化深耕與教育推廣。

感 - 撫台街洋樓04.jpg
(圖/林佳靜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感 - 撫台街洋樓01.jpg
(圖/林佳靜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撫臺街洋樓屹立於臺北城內已經超過106年,是臺北舊城區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建築,也是城內少見的獨棟街屋。自1910年完工以來,見證了日本時代至今的都市發展變革:它曾是經營土木、建築營造業的高石組本社,也曾轉手作為經營專賣事業的佐土原商會,戰後更曾是臺籍菁英們共同創辦的《人民導報》報社。短暫作為水電行後,被政府收為國防部警備總部軍法處的眷屬宿舍。

這棟古蹟建物作為歷史見證者,吸引許多日本人前來尋根,找回往昔記憶。曾有多位日人帶著舊地圖以及父親的照片來到洋樓,按圖索驥想尋找父親出生、生活的地方。儘管隨著時空推移,街景、建物早已改變,撫臺街洋樓仍扮演著北門周邊重要角色,團隊持續自主研究在地歷史,協助來訪民眾得以透過造訪古蹟,探尋歷史軌跡與臺北記憶。

由於鄰近博愛路與漢口街這兩條著名的照相器材街,近年撫臺街洋樓定位為臺北攝影中心,館內以攝影、影像故事作為策展重點,除了原本的古蹟愛好者,也吸引攝影愛好者前來一探究竟。

附近有許多古蹟與老店,除了幾步路之遙的北門外,還有臺北郵局、中山堂等古蹟。我們積極舉辦北門文化生活圈的街區導覽活動,導覽人員將長期以來的歷史研究成果轉化成民眾可以輕易吸收的知識與故事。此外,我們舉辦小朋友的文化營隊,期待他們可以變成小小古蹟導覽員及攝影師,用自己的理解將珍貴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人。

高架引道拆除、北門重建天日之後,來到這一區的人潮顯著增加。今年春節過後,參觀撫臺街洋樓的人數增加二至三倍,提升此區的文化關注度。周邊是臺北舊城區,許多都市角落都座落著文化資產,如果能將這一區的文化資產串連起來,讓民眾透過親身造訪了解臺北的歷史與文化,一定會十分精采。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撫臺街洋樓

電話|02-2314-808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26號
網站|粉絲專頁

文/張翰豪、林筑婷、彭欣喬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書院臺北》手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