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中的寧靜角落!造訪隱身台北市區的6處私房景點,品味老城最醇厚時光記憶

2016-11-08 10:37

? 人氣

剛來的前五年很辛苦,當時市長官邸已歷經超過一甲子歲月,環境跟外觀都非常破舊,遇上颱風必會被橫掃地滿目瘡痍,且容易淹水,那時需要大量清水溝、搬石頭、整理外觀環境的人力,這也因此讓我對這裡產生家的感覺,因為每一處都有著我親手呵護照料過的痕跡,而經過財團法人瑞興銀行文化基金會的修繕與整理後,市長官邸藝文沙龍才能擁有現在美麗優雅的樣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感 -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04.jpg
(圖/許芳瑄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感 -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05.jpg
(圖/許芳瑄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在這裡最讓我感到滿足的事情便是規劃講堂課程,十年前剛從事這份工作時,當時講堂的概念還沒有像現在如此興盛,官邸是全臺北少數舉辦藝文相關課程的場所,所以民眾的參與非常踴躍。每堂課的規劃從發想題目、找講師討論內容、執行,到看著每位學生收穫滿滿地離開這裡,過程就像生小孩一般,即使產出的過程會經歷陣痛期,但結果卻讓人充滿成就感。我們也會跟來此佈展的藝術家們互動,在聊天的過程中時常會感受到他們對於藝術的堅持,他們願意耗費一輩子時間練功,將自己所看到的世界透過藝術傳達給世人,讓人深感佩服與感動。

過去一定有非常多的故事在這棟具有紀念價值的建築裡頭發生,造就現在充滿特殊文化氣息的環境,附近居民閒暇時也會帶著狗兒進來這個地方,與我們互動聊天,我時常覺得這裡就像一個媒介,可以讓來訪的民眾了解文化生活,看見臺灣更多美好的面向。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電話|02-2396-8198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46號
網站|官方網站

5.北投溫泉博物館:一扇朝北投文化敞開的窗

北投,是一座非常特殊且凝聚的小城,當地居民擁有非常濃厚的公民意識,他們以身為北投人而傲,雖然很多人都是後來才移居此地的住民。

感 - 北投溫泉博物館01.jpg
(圖/彭欣喬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文化和區域規劃是我的專長,在擔任北投溫泉博物館的館長以前,我曾經負責過西門紅樓和電影主題公園等場館的規劃,雖然同樣是讓老舊、甚至殘破的建築有了新的生命,不過北投卻引發我更多的好奇且帶來更多的挑戰。

感 - 北投溫泉博物館02.jpg
(圖/彭欣喬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感 - 北投溫泉博物館05.jpg
(圖/彭欣喬攝,2016書院臺北提供)

首先是人的部分,你很難想像這座每年接待55萬人的博物館(其中有1/4是外國遊客),其實只有三名正式員工!其他靠的全是當地志工的熱心投入。事實上,這也是全臺第一個社區發動運動搶救的博物館:近百年前東亞最大的公共浴池,隨著日本人的離開而逐漸沒落,建築歷經多次轉用,最後甚至荒廢成了小孩口中的鬼屋,進而被人遺忘。若不是當地師生在鄉土教學資料搜集中發現了它,一次次奔走發起古蹟搶救運動,北投溫泉博物館大概也無法存在了。

雖然躲過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出現了另一個難題:沒有館藏的博物館,要展出什麼呢﹖幸虧北投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擁有豐富的溫泉文化、那卡西和月琴等音樂資產…於是我們決定將它打造成生活環境博物館,展示北投的在地生活,按照四季推出賞花、納涼、月琴文化和溫泉活動(現在推行的活動就是我們未來的館藏),藉此不斷強化北投的意象。有別於傳統博物館將知識匯整後,灌輸於參訪者的菁英式型態,這可是非常先進的觀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