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一場耐力和實力的競賽

2019-01-31 06:20

? 人氣

然而在貿易談判桌上,美國也非金鋼不壞之身。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與哈瑞斯民意調查」(Harvard CAPS/ Harris Poll)於2018年12月30日完成的一項民調顯示,在2020年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有33%受訪者願意將票投給現任總統川普,44%受訪者則表示會投給民主黨提名的候選人。川普必須以「勝利者」的姿態,來爭取選民在未來總統大選中的支持。故發動貿易戰的美國也受到壓力,要與中方達成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財經新聞網》CNBC引述經濟學家預估,雖然貿易戰可能讓中國傷得比美國重,但若磨擦持續,情況到今年春天結束前可能反轉。美銀美林公司(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經濟學家則指出,由於大規模的國內振興措施,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好轉。而在美國方面,隨著減稅與支出的效應逐漸消褪,經濟學家已預測下半年成長放緩,部分甚至預測成長率低於2%。

中美貿易戰牽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歐盟、中國、印度聯手送出提案(AP)
中美貿易戰牽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歐盟、中國、印度聯手送出提案(AP)

此外,許多在中國大陸的美國企業,不滿川普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品徵收關稅,進而影響到公司業務,故希望中美雙方能夠把握這次機會,在談判中達成一些重要協議。美國企業希望中國除了承諾購買更多美國貨品,還會答應做一些體制上的改革。然而,就如同雙方前一輪談判達成的暫時休兵協議那樣,中共可以採購更多的美國貨品,可以降低美國對中共的貿易逆差,甚至可以承諾阻止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但是要中共進行體制改革,那就涉及到一些政治問題,恐怕真的就是知易行難了。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前總裁柯羅夫(Ralph A.Cossa)與資深顧問顧石盟(Brad Glosserman)日前聯合撰文指出,從川普與其他美國高層官員的言論判斷,中美冷戰已悄然展開,雙方關係今年將成為主導印太地區經濟與安全環境的重要因素。僅管如此,我們發現雙方內部仍出現了一些溫和的聲音,強調中美關係只是競爭,還沒有達到對抗的程度,更談不上用「冷戰」一詞來形容。

中美雙方究竟只是競爭或是走向冷戰,貿易談判都可視為一個定海神針,因為雙方貿易戰產生的外溢效應,很有可能使中美在區域安全議題上的利益衝突雪上加霜。中美可以運用彼此在區域安全問題上的優勢做為貿易談判的籌碼,貿易談判結果也可影響到雙方在區域安全議題的作為;更重要的是,貿易衝突的結果會影響到川普的總統連任之路,也會影響習近平在內部的統治地位。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