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1):這一次,國民黨恐怕真要掉下歷史的舞臺了

2016-01-26 07:00

? 人氣

十年前,當首度拿到執政權力的民進黨逐漸現出貪腐跡象,國民黨很有可能捲土重來之際,不少政治觀察家均預期,台灣在戒嚴時期那種不由分說、先打倒國民黨再談、一切以「打倒惡魔黨」(台灣早年著名漫畫《諸葛四郎》的台詞)為宗旨的黑白二元對立政治模型已經結束。接下來,台灣應該要進入到一個長期穩定、健全的兩黨政治生態了,不再有什麼令人髮指、不由分說、非讓他走開不可的「惡魔黨」,充其量只是一個藍子裡待挑的兩顆爛蘋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歷經十年來現實公共政策的失政、國族認同板塊的消長、國民黨在台灣時期的歷史汙點不斷被拖出來銼骨揚灰、再加上國民黨自身對這段歷史反思、總結和辯護能力的失語,加上一系列以青年為發動主體的社會抗爭運動的催化渲染,竟然使從「85後」以降、絕大多數都成長在後解嚴社會裡的青年族群中,再次蔓延起一種「這樣的國民黨非先滾開不可」的情緒。彷彿,國民黨不再是籃中待挑的蘋果,而是一個必須先倒出去的惡瘤─而民進黨這顆蘋果不管再怎麼爛,年輕選民寧願去選其他不成氣候的小蘋果,也不願再給這一應該被歷史淘汰的惡瘤輸送任何養分和機會。

這一發展傾向,毋寧是台灣政黨政治一項令人意外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也可能造成台灣民主機制運作的一種中短期危機。在2016年的這次選舉後,雖然質疑、未支持蔡英文和民進黨路線的選民仍有44%,但是反映在行政權力和議會議席中,泛藍在野陣營的發言聲量和政治能量,在未來四或八年裡,將遠遠低於44%這一數字的水準,形成一定程度的一黨或單一陣營獨大狀態。

而在選後,國民黨內部也一如過往,再次爆發是否應該改名、去掉「中國」前綴的爭論,國民黨中央過去幾年裡重點扶植的年輕世代工作人員,更直接以「草協」聯盟之名另立堂口,將半隻腳跨出了國民黨,意圖與黨外其他力量相結合,和國民黨本體拉開一定距離,尋找自身的政治新定位。在未來幾年內,國民黨確有可能去掉「中國」前綴。

但一旦如此做仍無法挽回其在政治市場中的頹勢;無法通過直面省思黨史上的汙點,和島嶼的歷史形成第二次的和解,並在黨內形成一套對內足以團結共識、對外可以回應質疑和批評的決議,則連國民黨從興中會以降一百餘年的傳承和宗法,都有可能在世代交替持續進行下的台灣,遭到新一輩的黨人拋棄。一如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原執政黨,紛紛在鐵幕倒下前後,將黨名改名為「社會黨」、「社會民主黨」,甚至如原民主德國的德國統一社會黨,最後乾脆改名為今日的「左翼黨」,割裂與前身的歷史聯繫,亦不再為舊時代前身的負債辯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