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文:漢高祖劉邦─敢做大夢才有大事業

2018-12-31 06:20

? 人氣

總之,劉邦在父老擁戴下成為沛公,蕭何、曹參、樊噲等幫他召募了沛縣子弟二、三千人,讓他一下子成了二、三千人義軍的首領,這個沛公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難道這就是「得天命」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劉邦白登之圍。(圖/維基百科)
劉邦從流氓到天子,一路上沛縣始終追隨,忠心耿耿。(資料照,圖/維基百科)

劇變發生:項梁在接連勝利之後,犯下兵家最嚴重的錯誤──輕敵。秦將章邯在獲得咸陽增援之後,在定陶(今山東荷澤市內)夜襲項梁,項梁戰死,項羽、劉邦等都回軍要報仇,可是章邯大軍已經往北進攻趙國。

原本只是傀儡的楚懷王,這下「硬」起來了,他迅速接管軍隊,表面上將項羽、劉邦、呂臣等項家軍將領都封侯加官,實質上自己掌控軍隊。為了安撫軍心,楚懷王跟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而劉邦受到楚懷王的重用,是因為他有平衡項羽的作用。

當時秦將章邯聲勢如日中天,楚軍將領沒人敢肖想「關中王」,只有項羽跟劉邦主動請纓(敢做大夢的人才敢賭大的)。楚懷王身邊的老將對懷王說:「楚軍之前進攻關中,包括陳王(陳勝)和項梁都失敗收場,因為秦國人民對楚軍存有疑慮。項羽攻下一個城池,常常坑殺俘虜,所過之處無不屠滅。如今要進攻關中,應該派一位仁厚長者,告諭關中父老,楚軍不會侵擾百姓,比較有成功希望。沛公是一位寬大長者,應該是適合人選。」於是楚懷王派項羽北上救趙,派劉邦西上攻秦。

這一次,劉邦已經不是亭長帶領囚徒,而是遠征軍主帥,率領大軍西進咸陽。

【贊】
劉邦從流氓到天子,沛縣這一批老同志始終追隨,不但忠心耿耿,而且「沛縣團隊」都能隨著事業版圖持續擴充而進步,能夠擔當更重的任務,蕭何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從在沛縣慧眼識英雄開始,蕭何從提拔劉邦的「貴人」,改變角色成為輔佐劉邦的首席幕僚,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肯定做不到。即以項羽陣營的范增來說吧,范增對項羽始終是倚老賣老的指導式姿態,但蕭何自劉邦成為沛公以後,就一直是幕僚姿態。本章故事中,射入沛縣城內的那封信,劉邦大概寫不出來,最可能是蕭何的手筆;後來入關,跟咸陽父老「約法三章」,多半也是蕭何的細膩設計。

而蕭何最令人欽佩的,是進入咸陽後,劉邦在秦宮當起「大丈夫」,其他諸將忙著劫掠,蕭何卻進入秦國丞相府,收集所有圖籍文書;劉邦封起秦宮寶庫回到霸上,蕭何卻帶走了丞相府所有圖籍文書。在後來的楚漢相爭中,蕭何因為有秦國的圖籍,曉得哪個地方有多少人丁、能收多少稅賦、哪個地方的穀倉能存多少糧食,而能供應前線戰士、糧草不匱乏。更重要的,蕭何能夠隨著劉邦的事業擴大而提升自己,他永遠是第二把手。蕭何可以視為沛縣團隊能夠與時俱進的例子,小小沛縣居然有忒多人才,那是不是劉邦的「天命」呢?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選自作者新著《覘天命:從貧農到豪族不同出身,他們為何都能建立王朝?》(商周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