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靖康之恥」給我們的省思

2018-12-30 07:00

? 人氣

邱吉爾。(維基百科)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對於戰爭的理解和宋朝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結果。(維基百科)

曾經帶領英國打贏納粹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若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Between war and dishonour.You choose dishonour.You will have war.)此話對當年的宋朝是如此,對現在的我們,又何嘗不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年前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了安撫希特勒,特地跑到柏林與其簽定和平協定,結果證明受騙上當,張伯倫因此下台,由邱吉爾取而代之。邱吉爾先是發動軍民,以英勇行動挽救數十萬英法聯軍從敦克爾克海邊大撤退,接著又發表著名的爐邊談話,激勵英國全民,無論如何要抗戰到底,永不投降,因而激起英國年輕人從軍熱情,許多牛津與劍橋大學生奮勇加入空軍,在英倫上空擊敗來勢洶洶的德國空軍,讓納粹德國知難而退,奠定日後反攻歐陸勝利的基礎。可見選擇屈辱的和平之後,仍然無法避免戰爭,只有不畏戰,才能止戰。

當年宋朝皇帝如果有邱吉爾的膽識,怎麼會發生「靖康之禍」?藝術家只配從事藝術,不適合從政,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只培養一堆崇尚風雅、不學無術的藝術家,讓軍人備受歧視,從而造成國家懦弱不堪,是治國者的大忌。反觀漢朝、唐朝與明朝強盛時期,由於重視國防,周圍蠻族不敢隨便入侵。如今英、美、法、瑞典、瑞士、以色列與新加坡等國,也都重視國防,所以無人敢欺侮他們。瑞士與以色列採取全民皆兵政策,新加坡的國防軍力雖不強,卻重視外交,所以能在大國角力中生存,這些國家的作法都值得我們看齊。

一百多年前,英國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成為世上唯一「日不落國」的國家,就是重視自由民主與國防安全、獎勵科學研究與創造發明,並重視哲學、科學與民主教育,所以能誕生許多偉大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與一群勇於冒險犯難的國民,其中科學家如:發現力學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發明蒸汽機的瓦特、發明發電機與電動機的法拉第、完成電磁波通訊理論的馬克斯威,還有協助盟軍破譯德國潛艇密碼的英國數學家圖靈;政治家如邱吉爾與柴契爾夫人;軍事家如威靈頓、納爾遜與蒙哥馬利。近三百年來,英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有這些偉人做出卓越的貢獻,其卓越的教育與自由民主更是關鍵。即使是今日,英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沒有人敢輕視他們,何況欺侮他們。至於美國、法國與德國等歐洲國家,更不用說了。

總之,重視自由民主與國防安全、獎勵科學研究與創造發明,還有重視哲學、科學與民主教育,國民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思維與冒險犯難的精神,如同英、美、法、瑞典、瑞士、以色列與新加坡等國一樣,國家才能強大,也才沒有人敢欺侮,這是「靖康之恥」給我們的省思。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